金砖国家如何援助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8: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日前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未能就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解决欧债危机计划达成一致。因此,11月7日欧元区财长将再次聚首,商讨欧债解决方案中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和希腊债券减记以及银行业重组等系列问题。
此时,人们一方面期待着欧元区财长会议达成有意义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在高度关注着被认为有实力援救欧债危机的“金砖国家”的一切相关行动。
在救助欧洲的问题上,“金砖国家”会采取何种方式向欧洲投资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国际投资理论的角度分析,一国境外投资主要有FDI(直接投资)和FII(间接投资)两种,后者包括除投资设厂和兼并收购之外的所有证券市场投资活动,如国债购买、主权基金和股票投资等。
从目前来看,“金砖国家”对欧援助性投资在FDI和FII中都会有所表现,只不过是投资比例不同而已。首先,购买欧元区部分国家的国债可能成为“金砖国家”投资的必选。由于欧债危机加重导致希腊、意大利等国的国债收益率不断创出新高,国债流拍的风险正在增大,从这个层面而言,“金砖国家”只有更多地采购欧元区国债,才能有效降低相关国家规避债务违约的风险,同时使“金砖国家”的投资具有援助性意义。
正是如此,IMF才呼吁“金砖国家”在欧债标的上尽量选择债务危机沉重国家的债券。不过,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投资风险,“金砖国家”在渠道安排上必然会选择向IMF增资的方式实施对欧债的增持和购买行为。
其次,增持欧元区债务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份额也是“金砖国家”的重要投资方向。相对于国债而言,欧元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不仅投资风险要小得多,而且对投资者而言具有“准FDI”的意义。资料显示,“欧猪五国”中的主权财富基金持有国内和海外的基础设施、防务、安全、能源、通讯等多领域公司的股份,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对“金砖国家”出售一部分股权,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更能使自身获取及时的流动性。不过,由于主权财富基金所涉领域的特殊性,欧洲国家在出让股份方面会十分谨慎。
第三,直接投资将在对欧援助性投资重占有一定的比重。与欧元区国家希望“金砖国家”更多地购买欧债有所不同,为规避风险,“金砖国家”则希望能够更多地对欧进行FDI投资。但出于对本土企业与市场的保护,欧盟定不会轻易降低投资门槛和作出直接承诺。这样,“金砖国家”在投资取向上与欧元区国家实际上存在着鲜明悖离与矛盾纠结。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为了鼓励“金砖国家”购买欧债,欧盟会相应地让出一定比例的FDI市场。
尽管“金砖国家”援助欧洲的方向已逐渐清晰,但在援助的实际规模和持续性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悬念。客观地分析,“金砖国家”在援欧的行为上会保持高度的理性和审慎姿态,作出这种推断的理由是:首先,“金砖国家”对欧施援会配给一定的条件,并视条件满足程度行事。一方面,“金砖国家”会要求IMF以自己的信用作出担保,同时要求欧元区国家通过固定资产担保等形式作出投资安全的对等保证;另一方面,“金砖国家”会要求IMF加大治理结构的改革的力度与进度,尤其是进一步增大新兴市场国家投票权的配额;另外,“金砖国家”会要求增加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即SDR中的比重,同时要求欧盟进一步开放投资与技术市场等。某种程度而言,“金砖国家”对欧的援助资金规模取决于其所需条件的满足程度。从目前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掣肘,无论是IMF还是欧盟,双双能够给予金砖国家的承诺都将十分有限,既然如此,“金砖国家”就很难在欧洲身上慷慨的撒金布银。
此外,“金砖国家”日益增强的风险意识决定了其投资欧债规模的有限性。更为重要的是,“金砖国家”自身经济也已经显现出减速从而约束了对欧援助的力度。最后,“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利益纠葛,其作为一个整体驰援欧洲的步伐很难协调。
正是如此,“金砖国家”在援欧问题上可能在等待着中国亮出最后的底牌,而且彼此对欧的出资规模料定是一个较为艰巨而复杂的协调过程。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