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即便是凯歌高奏 也仍需谨慎前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2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记者 郭冬瑾

  11月8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多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圆梦太空。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顺利升空,在太空中进行了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航。

  2001年,技术水平与载人航天飞船技术相差不远的“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2002年三四月,搭载了人体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的“神舟三号”发射成功,让我们离载人航天圆梦的一天又近了一步;同年12月,“神舟四号”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完善了“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试飞过程中的不足。

  2003年,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更是被奉为民族英雄。

  2005年,“神舟六号”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08年,“神舟七号”的成功让中国成为了第三个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的国家。

  这一次,“神州八号”再次惊艳世人,为中国实现长期载人飞行之梦、实现太空空间站之梦、实现登月之梦奠定了基础。

  一次次的凯歌高奏,让国人深感自豪。辉煌的背后,更是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这样傲人的成绩,我们应该欢呼,也应该自豪。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航天领域风景一片大好,但国际上隐约显露对我们航天技术表示担心的论调也从未停止。有专家说,金融危机后,美国资金长期短缺,看到中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难免嫉妒,才会时不时地放出这种论调。我们不否认这种情况有可能存在,并且,由“神州五号”升天之前的三次实验可以看到,中国航天事业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并付诸实验的,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但在航天科技这样重要的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在高唱凯歌的同时警钟长鸣,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走得更稳妥,也更长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