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乔布斯只是移居到别一个星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16 来源: 《中关村》

  Farewell to Steve Jobs

  文  萧惑之(北京)

  乔布斯平静辞世,“苹果”失魂,“果粉”啜泣,全球哀思弥漫。“无穷无尽是离愁”,数码时代失去了导航灯,“苹果”还会不会那样鲜艳?也许人们还会生发一种“自责”,当乔布斯在世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没有更清醒地对他关注!

  “把灵魂从肉体中分离出来的是生而不是死”。乔布斯只是“移居到别一个星球”,因为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更重要的是横空出世的“创新疯狂”。正如一位网友的描述,乔布斯的神奇经历:1个神话,2次手术,3个孩子,8年抗病,11款经典产品,100倍股价涨幅,1000万台iPad,1亿部iPhone,2亿台iOS设备……。乔布斯是“中关村人”的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短处”,给中国创业者深刻启迪,正是我们科学发展中可资借鉴的“路线图”。

  “不同凡‘想’”的发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的“混血儿”。乔布斯的灵魂中隐藏着一种叛逆精神,他曾被一句“不同凡‘想’”的广告词感动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说到伤心处”。乔布斯的“疯狂”不为人理解,其实,“正是他们改变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因为惟有那些疯狂到极点并自认为能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了世界”。乔布斯有一句经典语录示人——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我们从不为窃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令麦托什电脑变得伟大的重要原因是,在产品身上倾注心血的是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而他们恰恰又是世界上最棒的电脑科学家。乔布斯的非凡设计只因有“不酷毙,宁去死”的执著,才会有神奇“可触摸玻璃”的问世,才会使品牌经过“颜色革命”、“音乐传奇”、“模式之争”而达到极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教授晚年对温家宝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修养。”“文理相通”往往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动力源泉。遗憾的是我们近年来的教育过于“功利”,这也正是“钱学森之问”的痛楚所在罢。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聚集最有才华的人图谋大业——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令人难以忘怀。他年轻时最喜欢的一本杂志《全球概览》,在出版最后一期的告别词中说——“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成为影响乔布斯一生的座右铭。他对学子们坦言,“今天,你们要离开校门开始新生活,我希望你们也能这‘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乔布斯“神一样的传奇”绝然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凭他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超强凝聚力聚拢了一大批知识精英,志同道合,共克时艰而来。诸如,被称为“苹果双雄”撬动地球的电脑奇才沃兹,性格与他迥然不同,却走到一起来了;被一句“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的惊人之语打动心灵的商业奇才斯卡利,踏上苹果CEO生涯,演绎“活力二人组”的辉煌;乔布斯慧眼识才,结识了“星战之父”的卢卡斯和“牛人”卡特穆尔,留下一幅“动画总动员”的传世画面;有人说,“乔布斯的产品设计理念引领潮流,但离开了真正的大师艾维的帮忙,就什么也不是。”恰恰反证了乔布斯的惜才、爱才和用人之道。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乔布斯被他自己选定的接班人辞退,已成为历史的误会。当苹果濒临灭顶之灾时,乔布斯义无反顾,重出江湖,挽狂澜于既倒,经历凤凰涅槃,实施“四格战略”,毅然“断腕求生”,遭遇“克隆战争”,表现出“一笑泯恩仇”的大度,赢得了“惟有乔帮主能救苹果”的信赖……相继推出苹果系列产品,终于在2010年的5月“苹果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乔布斯培育的“苹果”永远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