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资本“瞭望”威海无人岛 联想集团等有意参与开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23:18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牛其昌 威海报道

   9日,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镇北海附近海滩。经济导报记者放眼望去,神秘的“处女地”———褚岛的轮廓清晰可见,甚至连岛上的塔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据附近一位孙姓渔民称,浪不大的时候,坐机动渔船一刻钟就能到达。但当导报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乘船上岛参观时,他摆摆手说,最近政府对个人上岛的行为加强了控制,目前已经很少见到垂钓者上岛钓鱼了,“况且这两天风大浪疾,现在上岛更加不可能。”

   就在几天前,导报记者获悉,威海市褚岛、宫家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已正式通过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下一步就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在探访中,导报记者从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独家获悉,招标尚未开始,资本已然投来热切的目光。目前已有十余家企业前来咨询褚岛情况,表示有意参与开发,其中甚至不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企业。

  “天然钓鱼台”

   驾上小艇,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从未有人居住过的小岛,做一名与世无争的岛主……这一设想对于许多厌倦了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或许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不过,今年4月份国家海洋局向社会公布的我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让这一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在这份名录中,包括了威海市褚岛在内的我省5岛,并且规定个人和企业均可申请成为岛主。

   据权威统计,我省周围共有海岛约320余个,威海褚岛何以脱颖而出?

   “当时我们之所以申报褚岛作为山东首批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看重的就是褚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管理科科长刘鹏告诉导报记者,褚岛是威海市的第4大岛,面积虽然仅有0.17平方公里,不及刘公岛的1/12,但是在同等大小的岛屿中,原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岛上植被均为原始植被且未被破坏,这一点是其他岛屿无可比拟的。而且,褚岛距离威海市“远遥海岸”只有3公里,游艇码头建好后,乘船往返极为便利。除此之外,全岛多属缓坡,最高海拔只有68.5米,悬崖峭壁等不规则地形较少,在施工方面也比较适宜开发。

   导报记者了解到,得益于特殊地势,褚岛还蕴含着丰富的洋流能,可以利用洋流进行发电,解决全岛用电问题,并且这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目前这一发现已经得到了多位海洋专家的初步论证,具有较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该岛还有几处自然形成的深水井,由于该地区降水量充沛,通过大气降水可以贮藏一定量的淡水资源,方便岛上居民短期饮用。这一点是其他岛屿很难媲美的,也是褚岛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周边海水水质好,再加上受到洋流和周围人工鱼礁等综合作用的影响,该岛周围鱼类大量聚集,早期便有‘天然钓鱼台’的美誉。综合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通过我们和北海监测中心前期对褚岛的大量调研工作,我们认为适宜将褚岛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于是在去年3月份便申报褚岛为第一批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刘鹏告诉导报记者。

  联想出手接“绣球”?

   据了解,将“无人岛”开发为“生态旅游岛”在国内尚没有较为成功的案例。刘鹏直言,开发褚岛不能像开发刘公岛一样基于历史文化的背景,而更适合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高端生态旅游项目,如游艇、垂钓、度假休闲游等。这样不仅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增加当地税收,同时还能提高知名度。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海岛处处长王仁堂表示,“现在规划已经通过专家审查,之后还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目前褚岛开发的具体框架以及招标方案正在制定当中,预计短期内将制定完成,届时通过省内海洋渔业部门的批复后,下一步就将正式进入招标阶段。

   “企业不但要出资金,还要拿出具体成形的开发方案。在遵循‘保护先行、共同开发’的原则下,我们会对方案进行严格审批。那些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环保意识强的大型企业,无疑更具备中标的实力。”刘鹏告诉导报记者。

   褚岛项目究竟是由一家企业“全盘接收”还是交由多家企业共同开发,目前尚无定论。但据透露,由于多家企业共同开发难免出现矛盾,造成重复建设等现象,不便于管理,政府部门更倾向于由一个资本主体“买断”该岛。

  生态保护先行

   “你看,这片海多漂亮。”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镇旅游项目开发主任柳新明指着堤岸下深碧的海水,略带自豪地对导报记者说。

   自褚岛被列为首批开发利用的“无人岛”以来,当地镇政府已经将该岛的保护开发工作放在了重头位置。

   “海岛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破坏了就永远无法挽回。像褚岛这样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海岛已经越来越稀缺,我们怎么舍得随随便便就把这个好项目交给不负责任的企业!”柳新明一边对导报记者说,一边把厚厚的材料递给导报记者,“这是去年1月份我们邀请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为褚岛开发进行详细调研后形成报告。”

   翻开厚厚的材料,导报记者注意到,该报告不仅对褚岛的自然环境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总结,设计出了总体方案和建筑方案,而且着重将环境保护单列一章,内容涉及了设计依据、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等七大方面,内容极为详尽。

   柳新明直言,仅这一调研的费用就花了近30万元,但他认为只要能对褚岛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和认识,花这些钱是值得的。“我们会以此为蓝本,与企业签订开发意向书,要求其必须符合这些环保规定,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例如建筑一定要适合地理风貌,控制建筑的高度等,都会有具体的规定。而一旦违背环保规定或者土地规划方案,我们有权对其更正并进行经济上的处罚。”

   在交谈中,柳新明提到最多的字眼是“保护”二字。的确,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无人岛”开发的最大难题。开发不仅要考虑收益,更要从长计议。对于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保护”才是开发的首要任务。

  避免暴力开发

   由于“无人岛”开发利用的历史较长,而相关保护法律颁布较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公开呼吁,国家应强化对“无人岛”的使用管理。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保护海岛生态,避免暴力开发,防止岛屿“烂尾化”上。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无序、粗放式开发以及由人类围填海、挖沙、炸岛等暴力开发活动导致的海岛消失等问题。

   “暴力开发‘无人岛’的问题的确存在,尤其是在我国《海岛保护法》颁布之前的法律空白期,人为炸礁、炸岛的行为泛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这在江浙地区尤为明显。”刘鹏直言,由于前期投资大、开发周期长,可以说开发“无人岛”是一项极为“烧钱”的投资,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可能使“无人岛”变成“烂尾岛”。

  走向规范

   采访中,导报记者获得了一份关于山东省无居民海岛使用情况的统计表。该表显示,“大、小王家岛”在2008年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作为旅游用地由荣成威顿游艇俱乐部开发。但据了解,这一项目至今尚未动工。如果“大、小王家岛”被列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才能允许其继续开发。

   刘鹏认为,在相关法律颁布之前,“无人岛”的开发较为泛滥且缺乏监管,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也比较薄弱。此次国家海洋局向社会公布的我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不仅是对“无人岛”产权的一种下放,更应理解为是对民间开发“无人岛”的一种规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