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商关系:江苏发展型政府模式对中国有重大启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1:4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牛智敬 王培霖

  第一财经日报:苏商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政商关系比较和谐、良性,您看来这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来说,有什么启示意义?

  刘志彪:强势政府,是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鲜明特点。政府力量大,集聚资源多,发展任务重,可以称之为“发展型政府”。其主要目标既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政府交予的发展和繁荣任务,也是为了民众福利。其方法和手段不外乎是通过控制经济资源,特别是控制人事,来控制经济运行;其运作和实现途径是通过市场,而不是否定市场。

  在这种格局下,江苏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政商关系。既不是相互勾结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不是俘获被俘获的关系。而是像兄弟、像朋友,政府为企业创造发展环境,直接指挥干预比较少。当然,“被俘获”型的腐败不是没有,但不是主流。

  良性政商关系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一方面,历史上作为政府一方要充分考虑江浙“鱼米之乡”及其对全国的贡献,要充分安抚当地商人,更不可能采取“竭泽而渔”手段;另一方面,苏商往往喜欢搞实业,往往是坐地商,“资产的专用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其不愿意也不可能去得罪政府。加上江苏人历来重视子女教育,文化底蕴深厚,这种社会氛围可以使各利益方理性探讨,适度妥协,形成互动。

  钱志新:从政府角度来说,很多干部是企业出身、基层出身,懂企业,对企业有感情、愿意服务,此外干部普遍学历比较高,江苏每年送大量干部到国外培训,这个已经做了十年以上。另外,外资多,也给江苏带来了文化上的提升。你看昆山人讲话都国际化了,很多干部水平非常高,教授都讲不过他。当然不好的情况也有,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

  近几年江苏发展比较快,政府的规划引领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是沿江开发、新兴产业规划和外向型经济规划。2003年之后,国外的重化工业向中国转移,江苏确立沿江八市开发,为承接转移腾出了土地空间。新兴产业方面,确立了无锡物联网和新能源、苏州纳米科技、泰州医药业三大基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日报:现在普遍反映实业越来越难做、经营环境比较差,这方面苏商的感受应该也比较深刻。

  钱志新:实业经营环境差,政府有责任。现在企业税负太高了,增值税太高,而且重复征税现象也不少。多个税加起来,确实很厉害。

  刘志彪:实业难做跟我国总体上经济结构的畸形有关。做实业的利润太低,而做投机性的、泡沫化的生意利润太高,一方面压制了实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鼓励了投机活动。一些苏商现在也“Hold”不住了,也纷纷去搞房地产、金融化投资等。这个倾向危险。

  日报:如何看待苏商未来的发展?

  刘志彪:发展型政府对企业来说并非完全有利。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功能过于强大会抑制企业的创造力,影响其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未来,随着政府定位逐渐转向服务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提供、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苏商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创新能力将会充分发挥,因而也将更加强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