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构投资者积极探索衍生品开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0:50 来源: 上海商报

  第二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昨在上海举行

  商报记者 刘连英

  昨天,“第二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在上海举行,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欧债危机和机构投资者对开发衍生产品的战略性思考等市场热点话题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来自证券、期货、银行和保险等机构的代表700多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宏观经济:欧债危机下错了药面临无解

  全球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旧是欧债问题。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昨天在会上表示,欧元区一揽子救助计划非但没有起到缓解危机的作用,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而欧洲央行宣布减息,并不能拉低债务危机国如希腊、意大利的融资成本,也不能增强其资本充足率,更无法改善欧洲五国的财政结构性困境。因此,虽然欧洲银行注入了流动性,但实际上下错了药,欧债危机无解。

  “如果单看欧洲债务总量其实少于美国,但美国没有真正的债务危机,因为美元是全球储蓄货币,它可以开动印钞机还债。然而,欧元区是由17个国家组成,木桶短板效应很明显。这块短板叫希腊,希腊已经破产,而且还会第二次破产,第三次破产,希腊已经无药可救。”陶冬表示,希腊缺乏国际竞争力,政府收不上税,导致财政赤字不能减退,又借债上瘾,成为了无底洞。然而,他认为,把希腊踢出欧元区,也不是出路。欧债危机源头在于欧元区结构,核心问题是欧元区利益的错位,这导致欧债危机没有解药。

  对于国内宏观经济未来的走势,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综合消费、出口以及投资的态势,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减速之中,不过并不严重,他预计明年一季度触底,然后企稳。他表示,稳定一段时间后,经济增速也许会转入上升的过程,甚至出现比较明显的加速。

  高善文分析,今年房地产投资明显下降,但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明显上升,加之存货投资的上升,总体投资其实并未下降。

  他认为,目前消费增速正在触底,但并不是趋势性的,有可能掉头上升。出口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增速明年会继续下降,幅度可能与今年相差不大。从投资的角度看,政府基建投资也已见底,存货投资会上升,制造业的投资则上升周期还未结束,应该还有2年的时间。“经济还在温和减速中,明年一季度或触底。”高善文预计,明年二季度之后,经济或可企稳并再次转入上升通道。

  ■衍生品开发:期货专户理财产品尚需时日

  今年8月25日中国证监会同意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可以投资商品期货,而此前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也已经开闸,但是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期货公司,目前都在“酝酿”、“研发”相关产品,真正要推出期货的“基金”产品尚需时日。

  东吴基金总经理徐建平在发言时指出,公募基金的投资经理的投资经验实际上主要局限在传统的一些现货投资工具上,包括股票和债券,但是对于有高杠杆性、双向交易机制这些特征的衍生品交易来说,实际上这方面的经验可能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对于专户投资股指期货和大宗商品期货的,可能不仅仅是局限于套保的应用,要求可能更高,这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另外在产品的设计、风险的控制和后台的运作人才都需要培养和积累”。

  由于基金公司在期货研究方面没有优势,那么与期货公司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指出,“当下基金公司走专户理财,与期货公司的合作应该是正当其时。”

  徐凌认为,去年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大量的客户关注衍生品市场、关注期货市场的盈利能力和高杠杆,同时也害怕这种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机构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在这方面刚好起到这种风险控制,或者是达到了风险承受的能力。“期货公司经过多年的磨炼积累了很多人才和大量的经验,我们也为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做了很多准备。就我们海通期货来说,在这次政策出台以后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产品设计部,希望能够在基金专户上能够有所作为。”

  申银万国期货总经理李建中表示,作为卖方,期货公司可以做一些制度方面、流程方面的设计,清算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包括风险控制方面的服务和支持,以及在产品设计方面协助、参与、帮助。同时也可以对客户资源和销售队伍方面进行双方面的整合来共同推进期货专户理财产品的开发。

  ◇新闻链接:机构仅占期货投资者总数3%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在“第二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上表示,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期货投资者的开户数为130万户左右,其中机构投资者仅为4万户左右,占整个投资者数量的3%,这远远低于成熟期货市场的比例,也可以说大力发展期货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服务,期货市场任重而道远。

  他认为,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既是机构投资者丰富投资组合,规避现货风险的内在需要,更是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和整个市场的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相适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