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敬琏:经济转型要摆脱对服务业双重误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1:58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李永春) 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近年来,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速度加快,“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存在一些误解。

  吴敬琏是在今日(11月11日)举行的2011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真实的成长” 上作此表示的。

  吴敬琏表示,中国从第九个‘五年计划’以来开始强调转型,“‘十一五’更加强调,从今年开始的‘十二五’也非常强调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转型,这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主线。”

  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大服务,各种各类的服务活动,在经济活动总量中的比重。他认为,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突出特点,“这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变得很明显的趋势,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总成本中间加工制造的成本比重降低,而交易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

  吴敬琏表示,发达国家的社会总成本中,交易成本的比重在一半以上,这个道理从经济学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加工制造的成本降低、效率的提高靠分工,分工越来越细、分工的各个分支、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就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来越高。而服务业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尤其是其中的信息成本。所以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发达经济中从事服务活动的劳动力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他强调指出,服务活动是渗透在社会经济的各领域的,可是在统计上有困难,对于其在社会总体经济活动中占什么分量没有办法完全统计,只能统计独立的服务业。于是就有服务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这样一个指标。“这就造成了误导,当人们不知道原理的时候,他以为发展服务提高服务的比重就是发展服务业。现在一看统计报表不管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领导都看这个地方的服务业是31%、32%还是40%,只看这个指标,他们忽视了一条,服务业的作用不光是在独立的服务业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制造业中的服务内容。”

  吴敬琏称,因此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定要提高服务活动比重的时候,讲的主要是两块,一块包括独立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另外一块包括制造业、农业等产业中的服务活动,后者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以为所谓提高服务活动的比重,用来降低整个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就是发展独立的服务业,甚至有许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希望将制造业内涵的服务活动,比如设计、研发、销售、售后等服务独立出来。“其实在我们这样的发展阶段,有时服务活动和制造活动搁在一块儿是更加有效、更加能够降低成本。这样会导致制造业本身的发展、提升受到忽视的偏向。”

  “由于这种理解还发生一个问题。即当我们要发展工业的时候,一想到工业就是传统的加工制造,零件装配、金属冶炼、金属加工这些是制造业,这就使得制造业工业本身附加值很低。”吴敬琏说,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制造业,同时要强调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而转型提升的核心问题是要把其产业链向服务领域延伸,“也就是台湾宏基创始人施政荣1992年提出来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这个微笑曲线的两端在传统上说都是服务业,前端是研发、设计,后端是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包括商业性服务和金融服务等。而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大量的是在一个产业链的低端,是‘微笑曲线’的最低部分。”

  吴敬琏表示,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根据美国的调查,世界最大的鼠标制造商罗技公司,的整个价值链,生产制造都是在苏州,在产品总值中占的比重不超过5%;在产品总值中占大头的却是芯片供应商,此外是承销商,“芯片其实是软件的固化,它在传统上讲也是服务业。”

  吴敬琏指出,目前中国工业进口的最大的项目并非石油、钢铁,而是芯片,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他认为,中国制造业并非没有能力制造高附加值的,高知识技术信息含量的产品。并透露最近在上海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做了一次从原材料到应用环节的调查,“很高兴的是,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在这个产业的分工非常细,在许多环节都有中国企业进入了十强圈,这是很了不起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像刻录机,居然有企业进入了世界十强。”但是,从业人员的危机感还是很强,“他们告诉我,如果在五年内不能进入三强就死定了。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能不能跨越。我们不能跨越或者碰到困难的主要问题在哪里?经营环境,体制、机制。所以一定要提升,提升的核心就是要增加它的附加值,增加它的知识技术含量,关键在于改革,建立一个好的体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