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难解的欧债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9:14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期希腊公投以闹剧收场,意大利又成为下一个被担忧对象,解决欧债危机的希望似乎变得渺茫。

  希腊政府为何不买账?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茉楠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除了希望转移目标、推卸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欧盟新拯救方案没有根本上改善希腊的偿付能力,所以依然阻止不了国家破产的厄运。本质上,希腊债务危机不仅仅是流动性危机,更是偿付能力危机。

  数据显示,2010年底,希腊的国家债务占GDP比重已经高达143%,但经济依然深陷衰退危机之中。2011年上半年希腊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下降了7.5%,IMF、欧盟和欧洲央行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2011年,希腊经济预计将会收缩5.5%,到2012年将会收缩3%,到2013年,希腊的债务水平将会上升到GDP的186%。“这就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困局。一面是大幅收紧的财政支出,一面是深陷衰退的经济,希腊已经深陷‘债务与衰退’的恶性循环。”张茉楠说。

  别无它法的欧洲,自然而然的把目光锁定到了拥有3.2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期待中国慷慨解囊。

  “中国当然不应被‘忽悠’,以至于头脑发热、盲目地‘行侠仗义’,而应心中有数、冷静清醒,应主要通过IMF与‘金砖国家’联合行动的方式。”张茉楠说,至于欧洲经济与欧元能否转危为安,关键还得靠欧洲与欧元区自己,而绝不是靠中国。即使要参与施救,其主动权与方式方法也完全掌握在中国的手里,而不是由被救者说了算。

  在这个问题上欧洲的复杂心态需要深刻调整,其“旧贵族”的傲慢与优越感也需要彻底摈弃。例如,英国《金融时报》居然逆势而动,发表“欧元区不需要中国纾困”的所谓社论,声称接受中国的救助将损害欧洲的价值观或利益云云,此论便是这种要不得的“旧心态”的充分暴露。

  而巧合的是,一则“旧心态的谣言”目前正在各相关国家的首都流传:“中国将向欧洲注入500至1000亿美元。作为交换,中国要求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要求欧盟对中国投资的安全作出保证。”尽管中国是否提出了这个条件作为投资的交换并未得到任何官方证实,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欧盟各国仍然顽固地拒绝给予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地位从经济利益上来说已非举足轻重,但在政治上却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欧盟到底是否在政治上平等对待中国,是否继续视中国为“异类”。如果这是一个“条件”的话,显然并不那么“过分”。

  同时,谣言还称中国要求欧洲保证中国投资的安全。问题是,哪一个投资者不要求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保证呢?更何况,中国如果确实准备向欧洲注入资金的话,当然必须注意不再重蹈美元债务的陷阱,因而中国就需要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安全做出保证。本来,这是投资人对受惠者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但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可能”对自己的投资提出一些“条件”,已经成为法国政界几乎众口一词的抨击。

  “欧洲人的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他们更应该勇敢一点,深刻的反思这次欧债困局的根源。”张茉楠表示,即使没有希腊出尔反尔的公投闹剧这一曲,早在2005年欧洲宪法公投被否决,就为今天的困局埋下了伏笔。

  在她看来,欧元作为统一货币,需要加入这一货币区域的国家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杜绝赤字预算,并建立起至少是雏形的欧洲经济政府。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在七年前被错杀掉了,当时的欧盟试图推出以统一财税政策的“欧洲联邦”为远景的宪法草案,并将其付诸公民投票。但意想不到的是,遭受法国与荷兰两国民众的否决。

  更为严重的,则是法德两大欧盟轴心国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利益冲突。两国经济模式南辕北辙——法国是消费型经济,而德国是出口型经济。法国需要一个弱欧元来刺激出口,而德国则需要强欧元来维持原料和能源进口的低价格。其结果就是导致法国最大的贸易赤字伙伴是德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法国国内,特别是在反对党左翼社会党内,出现了一股反德情绪。

  显然,从复杂的欧盟内部情况来看,要救助欧洲债务危机只靠“一输一减”——外部输血,内部压缩支出减少赤字,或“以债养债”——滥发货币之外已无它法。“事实上,哪一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削减债务,这是欧洲债务危机为何总被打回原点的真正原因。”张茉楠如是说。当务之计就是欧洲“内生造血”功能的恢复,必竟光靠别人输血也并非长久之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