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本制造业巨头亏损警醒中国企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21:4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李会报道

  一批曾经独霸江湖的制造业巨头正在陷入日益糟糕的境地。专家指出,正是全球制造业的新时代抛弃了它们。那么,制造大国中国的企业们该从这些同行们的失败中学到什么,从而未雨绸缪应对新时代呢?

  “现在早已不是仅仅谈制造的时代了。” 全球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分析师曹寅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全球制造业的崭新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新时代不再仅仅专注于质量、价格,创意以及系统化应用取而代之成为最主要的考量目标。“质量和价格当然重要,但所有仅仅在质量和价格上占据优势的企业,都不再适应这个时代。”

  看起来,的确如此11月1日,日本电子巨头松下发布预亏公告,预计本财年公司净亏损4200亿日元(约合54亿美元),创下公司近10年来业绩新低。报告期内松下营业利润476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的1690亿日元相比,减少71.8%。税前总计亏损1593亿日元,而去年的数字是盈利1446亿日元。

  此外,东芝、日立、索尼、夏普也未能幸免巨幅亏损。 2011年第一财季(4月-6月)业绩报告显示,东芝营业利润为41.2亿日元,同比下滑87.8%;日立第一个财政季度盈利只有29.3亿日元,同比大跌96.6%;索尼第一财季净亏损达到了155亿日元;夏普第一财季营业利润年比大跌84.4%。

  在手机业,情形类似市占率一度高达全球四成的诺基亚2011年第三季度营收为89.8亿欧元,和去年同比102.7亿欧元下滑了13%,季度亏损额高达6800万欧元,这也创了诺基亚有史以来营收亏损的新高。数据显示,自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iPhone以来,诺基亚的市值已经下跌了大约66%。与此同时,是苹果攻城略地式的增长。

  在此轮多个制造业巨头谈及亏损的原因时,都谈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市场萎缩等客观原因,但在专家看来,这并不是全部。

  “从始于美国的次贷风暴,再到前景渺茫的欧债危机,金融动荡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下滑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一个更有时代性的影响则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以及制造业模式的转变。”安邦咨询研究员李浩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也持相同看法。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竞争将呈现出白热化,最终决定力量则来自于理念、设计和品牌推广。而一个占据产业链上端的企业将聚焦于产品设计和市场渠道的开拓,苹果公司就是如此。

  “制造业的历史性变革已经成为难以逆转的大潮,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中国当然也不例外。”陈功表示。

  既然中国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那中国的企业可以从制造业先锋们的成败中领悟什么呢?

  “无论是日本产品还是诺基亚,其精细加工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已不足以使其立足市场。”曹寅指出,苹果的产品不乏质量问题,但却丝毫不影响其口碑与市场,这说明,这个时代制造业的主流价值观已经改变。

  曹寅指出,分析苹果的产品可以发现,创意永远是第一,同时具备强大的系统应用能力,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本身,而是延伸到与互联网的交互、系统的应用,甚至是文化外延,苹果的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这些,都应该被中国制造企业所借鉴。”

  事实上,有一些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例如,海信电视已经将触角探及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目前市场还不太好,但这一定是方向。”曹寅指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