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微调节奏加快方向未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16:20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近期的宏观政策微调节奏加快,但宏观政策稳健的大方向没有变化。房地产政策的一些新提法并不改变调控的基调和力度
彭文生
最近官方信息表示宏观政策要适度地预调微调,引起各方关注。预调实际上是体现相关经济政策的前瞻性,防止经济增长大幅下降,微调是指在横向对比的层面,在部分环节或者领域的定向上释放一些宽松政策。政府释放这样的政策信息,并不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出现大的方向变动,而是政策根据内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的灵活性的体现。
近期的宏观政策微调节奏加快。财政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改革措施,短期内的影响不大,但方向是降低税负,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试点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降低了地方融资平台的流动性风险;将铁道债列为“政府支持债券”,可以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改革,有利于激发服务性企业的自我成长能力和创新活力。
另一方面,虽然媒体上时有房地产价格微跌甚至大跌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于地产的宏观政策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时期,政府近期释放的一些信息也确认了这一点。至于限购政策是否会持续下去,还是作一些改变,还要看调控的效果的演变。而近期房地产政策的一些新提法并不改变调控的基调和力度。
货币政策也在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微调。需要关注的是银行表外业务的回表导致信贷“虚增”,同时人民币贸易结算导致外汇占款增加,高估了境内人民币流动性投放。从银行间市场利率来看,当前流动性仍然偏紧,未来央行可能通过逆回购和在二级市场购买央票等方式积极地投放流动性。根据目前的形势发展,不排除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但首先应该会从调整差别准备金率入手。总体来看,短期内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全面放松的可能性很小。
接下来几年中国的通胀率水平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关键指标是政策对于通胀的容忍度的高低,后者取决于整体的就业形势。因为目前就业形势整体良好,政府虽然为防止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出台了相关微调政策,但宏观政策稳健的大的方向没有变化。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未来面临较大的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未来可能放缓,导致潜在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预计“十二五”期间,甚至可能在未来三年内,中国的GDP增长就将回归到8%-9%的潜在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GDP增长必须高于8%才能提供充足就业机会的论断很可能不再成立。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比例目前为120%左右,这一结构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意味着中国控制通胀的能力较强,效果处于乐观区间。但在这样人口结构下的一个供给相对充分的经济,货币条件相对于控制CPI通胀可能适中,但相对于资产价格可能过于宽松。也就是说,即使货币条件处于可以控制消费价格通胀的水平,仍可能对资产价格有过大的刺激作用。这意味着过度宽松的货币条件导致的房地产泡沫才是长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房地产调控在内从紧的宏观政策有延续的必要。
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接下来十年,因为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出口对于GDP不一定每年都是负贡献,但贡献会比较小。投资的贡献占比目前已达到高点,难以再有大的提升,需求结构已面临调整压力,中国向内需驱动转型的关键点在于有充分的综合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十二五”规划的很多政策措施针对的就是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因素,包括尽快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近期政策看,税负降低是一个大的趋势,目前结构性减税的大方向已经确立,具体要看后期政策的落实。
从中长期观察,中国经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因此,未来几年,宏观政策的基调应该是稳健为主、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促使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
(作者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