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风暴过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8:52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解决温州危机的根本是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完善整体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金进行金融创新

  记者 方迎定

  10月的最后一天,温州市政府金融办公室(下称“金融办“)依然忙碌。从早晨九点开始,综合处办事员王关锋就坐在电话前不停地拨打电话。

  在温州市政府9月份启动应急救市措施后,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就陷入会议之中。金融办综合处办事员王小粉说,一周的会议已全部排满,这还不包括市政府临时通知的紧急会议。

  11月1日当天,金融办至少有三场会议:分别是“民间借贷情况座谈会”,“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和“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

  与此同时,温州市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1+8”文件体系讨论稿》,力争到2015年底将温州市打造成为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先行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将温州打造成民间资本集散的“资本之都”。

  对于温州的救市措施,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副主任刘煜辉说,温州的高利贷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资产泡沫,只有泡沫预期真正消失,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温州的金融创新都是表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认为,高利贷问题是中国金融体制的问题。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就需要政府放松对信贷市场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在温州40多万个私企业中,除617家大中型企业之外,其余都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然而温州目前实业普遍亏损,产业升级没有完成,大多是夕阳产业,这是银行和国家政策不看好的产业。如此,政府的临时救助并非长远之策。

  救市措施

  11月5日,温州市政府召开了新闻通报会,称经一个月积极救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企业债务危机有所好转,全市金融秩序基本稳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势总体平稳。

  温州的这场危机发轫于2011年年初,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消失”,及至7月,一名叫王晓东的创投咨询公司从民间吸收12亿元资金,因投资不当,资金链断裂。9月,“跳楼”、“跑路”已成为温州的流行名词,因高利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逃债和哄抢企业财物等群体性事件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9月21日,温州当地的眼镜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的“跑路”,让这次危机升级。

  由于信泰集团是温州市的标杆企业,胡福林“出走”被看做高利贷风波由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的标志性事件。

  此间,相关的担保公司也纷纷倒闭,70%-80%的担保公司选择“跑路”,包括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单位温州市金桥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理事单位温州金泓信用担保公司。

  企业家“跑路”以及担保公司的倒闭,使得各种案件集聚发生。据温州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截止8月底,全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百分点;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是1月份的2.69倍。

  本刊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9月20日,温州“跑路”的32家企业所涉金额达11.7亿元;当地金融机构也因民间借贷受到影响,如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占比60%左右,其中30%左右的贷款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各类有问题企业信贷资金贷款余额15.86亿元,票据(敞口)9.06亿元。

  在9月中旬温州市政府召开的一次民间融资与风险防范会议上,官方监测到民间资金高达8000亿至10000亿元,并开始出现资金从银行流向民间的情况。当地政府官员称,温州全市疑有62亿银行资金流向民间市场。

  为制止住民间恐慌,稳定信心,从9月21日起,温州市政府开始密集召开会议,制定“与时间赛跑”的救市措施。

  救市措施包括在市县两级成立“稳定规范金融秩序领导小组”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25个工作组进驻25个市级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防止银行抽资压贷,控制银行利率,要求各银行向其上级银行要求指标,增加授信。

  其次,启用财政应急准备金,设立10亿元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联合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组建中小企业集合贷融资平台。启动企业债务重组和清算工作,追回外逃企业主。

  同时,温州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下称“经信委”)组成应急处置、协调联络、企业重组、综合信息、服务指导、投资推进6个小组,负责协调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紧急突发情况、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全市重大整合重组项目、25个政银企联络小组报送的困难和问题及信息收集、发布等相关工作。

  最后加强对各类融资性中介机构的管理,暂缓融资性中介机构审批,要求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各类经营费率、业务手续费等严格控制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设立。

  隐患未除

  救市措施仅仅一个月后,10月份温州全市发生局部地区群体性案件数比9月份下降29%,其中企业欠薪逃匿案件涉及人数比9月份下降37%,涉及金额比9月份下降40%,劳资纠纷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控制。系统性的社会恐慌心理开始慢慢消除。

  政府通报显示,目前温州群体性企业关停倒闭现象得到遏制。截至10月底,前期出走的企业主已有15人回温或恢复联系,有部分企业已重新恢复生产,如信泰集团已于10月20日恢复生产。

  目前,温州经信委正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银行和债权人,通过入股、债转股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如鸥海集团等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已经启动。但信泰集团因资金缺口大,加上家族式企业弊端,一些本土企业并不愿参与重组。另外,信泰面临资产评估、变卖和收购的问题,以及银行抵押和担保问题,这成为引入外地风投的重组障碍。

  本刊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目前温州企业资金链仍处于绷紧状态。尽管从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看,从8月的6123亿元、9月的6192亿元至10月的6209亿元,数额逐步在增加,但小企业贷款增速不见起色。8月份小企业贷款比7月减少了373亿,9月略有增加,中型企业贷款环比增加24.99亿元,小型企业贷款环比增加仅17.61亿元。

  数据的变化,让温州银监分局把工作重点转向银行防范机制是否到位的监测和案件防控上。

  而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恐慌已蔓延至各家银行总部。就在政府组织25个工作组进驻25个市级银行业机构的同时,多家银行总部也纷纷派工作组去温州进行调查,一是担心政府对银行经营干预太多,二是银行并不清楚温州的窟窿到底有多大,企业将钱用于何处。

  对于哪些企业该救哪些企业不该救,在政府、银行和企业间存在不同的看法。

  如一些属于落后淘汰产能的企业,各家银行按国家政策不愿意放贷,但企业就会找到政府,由政府进行干预。

  温州银监分局办公室副主任严海姝介绍,目前经信委对企业进行具体的分类,包括哪些属于困难企业,哪些仅是暂时困难,哪些是自身运营问题,哪些需要得到支持的企业却没有得到支持,“只有经信委拿出这个清单,银监分局才能依据这个清单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严称。

  当地政府认为,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从国内看,通胀压力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没有放松的迹象。温州民间资本服务中心主任助理曹舒浩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其从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中小企业协会座谈会上获悉,温州的民间借贷风险依然存在,不排除年底温州中小企业再次出现倒闭潮。

  鼓励金融创新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的合理流向,温州市政府正在制订金融创新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方案。

  11月1日下午,张震宇在会议间隙对本刊记者说,在11月8日结束金融工作会议后,温州市政府将推出金融创新方案。

  本刊记者获悉,目前温州市政府已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1+8”文件体系讨论稿》。

  该讨论稿由《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及有关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年计划、温州股权投资业发展意见、做大温州股权营运中心实施意见、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实施意见、温州银行发展规划、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总体推进方案、温州地方金融监管中心主要职责等8个附件构成。

  根据该讨论稿,金融业将是温州市政府的一项战略性产业和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支柱产业。

  温州市政府将力争到2015年底,将温州市打造成为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先行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形成民间资本集散的“资本之都”。

  根据目标,“十二五”期末,温州金融增加值达到720亿元,平均增长21%,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到30%,金融业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到8%。

  到2013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将发展到120家,注册资本总额800亿元左右,实现中心镇和功能区全覆盖;全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总数到达30家。同时积极申报设立地方性金融组织,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从2011年开始,温州市将在2年内完成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温州银行战略投资者引入步伐,继续推进上市计划和资本补充计划。

  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温州市政府将率先在温州范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有限度地放开银行机构存贷款利率,缩小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利率双轨制差距,逐步迈出利率市场化脚步。

  在吸收民间资金方面,温州将制定出台股权投资业发展政策,推动创业投资企业进入备案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完成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30亿元;打造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支持风险投资研究院创新发展;制定出台扶持股权运营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等等。

  张震宇称,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的困难和矛盾很多,当前应该着重加快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之间,加快新金融机构和组织的发展。只有通过资本市场的各种工具,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才能遏制社会资本的无序投资,遏制过多的民间资本在“体外”无序循环,才能有效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据悉,目前温州已成立了3家民间资本管理中心,另外的民间资本借贷中心的招标工作正在试行,综合金融改革试验方案也正在向国务院报批中。

  实业为根

  但温州的金融改革创新之举,被认为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

  按照温州市政府的方案,通过增设金融机构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和引入规范民间资金制度。但目前温州有银行业机构35家,全国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在温州落户,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多达1313家。

  温州总的GDP增速和贷款增速并不匹配。浙江省银监局非监管四处处长刘铁说,温州市场资金量其实处于过剩状态,企业用于正常生产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明显过量。

  今年前三季度温州预计GDP同比增长9.5%,而截至10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209亿元,比年初增加690亿元,增长12.5%。刘铁表示,“将温州的GDP与贷款相比较,可看出银行机构资金效率很低,说明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本刊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在温州市政府的一次会议上,浦发银行人士认为温州中小企业过度投资,对市场预期不准确,将银行贷款资金投向房地产,“从银行贷款7000亿,投向房地产的至少2000亿元。”

  温州永嘉县恒升村镇银行行长季伟明也对本刊记者表示,温州的中小企业有很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向了房地产,“1000万的信贷资产,投资房地产每年有20%的收益。银行借贷有10%的财务成本,它每年就有10%的溢价。”

  由于国家限购政策出台,加之银根收紧,企业成本上升,企业普遍出现亏损。数据显示,今年1~7月,温州市规模以上32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亿元,同比增长52.2%,比年初上升了27.1个百分点。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副主任刘煜辉说,过去八、九年以来,政府的扩张活动导致货币的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呈泡沫经济的模式。土地、房产、矿产暴涨,资产泡沫产生。温州民间资金在实体经济中无法获得高额收益续而转向虚拟经济。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小企业是温州经济的基础和支柱,目前民营经济数量在全市经济中占99.5%,在温州40多万个私企业中,除617家大中型企业之外,其余都是小型和微型企业。

  温州银监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称,增设金融机构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东西。现在温州主要的问题应该是调结构,包括银行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温州实业基本上没利润,产业升级没有完成,大多是夕阳产业,是银行和国家政策不看好的。”

  上述温州市银监分局人士称,结构性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出现了新“四化”现象,即资源垄断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和经济沙漠化。只是温州地方小,中小企业和资本集聚,所以民间借贷危机后集中爆发。

  据悉,针对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温州市政府已意识到帮扶企业走出困境的最根本途径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今年,温州市政府计划招商引资的10个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中,正泰太阳能等5项目已开工建设,上力叉车等4项目已落地,同时还有一批大项目正在对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