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贾康:通盘设计增值税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8:53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新机制可以驱动市场主体获得更多空间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来做专业化提升和升级换代,这配合了中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充分发展

  贾康

  近期中国政府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的“扩围”试点。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制度办法改为征收增值税。

  按照媒体公布的信息,中国将先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同时,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需要注意的是,当下这种税率设计方案仅仅是一种测试性和针对性的临时措施,最终增值税改革的整体税率设计会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具体测算,在不同的税率对象上寻找最优税率,档数和具体数值很可能还会进一步细化调节。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寻找不同行业的最优税率点,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负面效果。

  增值税改革原理上就是用增值税来替代和置换原来对于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实施的营业税,这一税制的调整减少了重复征税因素,客观上总体而言降低了企业负担。这个新的机制对市场产生充分作用之后,可以驱动业界领域的市场主体,获得更多空间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来做专业化提升和升级换代。这样的整体效果配合了中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后者意味着服务业水平将有可能大大提高,并最终提升社会整体的消费意愿。提振消费又直接联系到我们今后通盘战略性的考虑,就是要扩大内需。

  对民众而言,增值税改革意味着机制改变使消费者身处的相关服务业竞争更充分更激烈而提升服务质量。这会在市场上衍生更多专业化细分服务,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因为市场供方在原所承受的重复征收的税负去除后,可以放手作专业化的细分与升级换代,将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提升,在使百姓得实惠方面将会做得更好。

  站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角度看,增值税改革最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长期影响,这其中包含和意味着中央、地方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优化调整,并会推动具体的行为人主体在决策思维上做出应对和改进。现在短期看是局部先行,在试点区域首先会产生各个层面的正面效应。试点是为了让全局的增值税改革方案更完善和切近市场现实,并把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理性预期纳入改革方案设计寻求良性互动。从内在逻辑讲,试点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政策层面是将上海先行作为一个起步和探路(当然也包括对上海的阶段性倾斜支持),之后会尽快考虑把增值税按照统一市场全覆盖的原则,深化推进,后者也就更值得期待。

  在后期将这个试点推广到全国的时候,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关系会根据上海试点的结果另行具体设计调整方案。在细节上尤其需要结合其它事项(如资源税、房地产税改革和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等)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以便在新的税率设计下使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合理化解决。这并不简单只是调节中央与地方税收分享比例的问题。事实上,税收的分配比例仅仅是机制设计中的一个分析维度。政策设计者必须通盘考虑其它的税制改革,并对各方的利益调整做出合理预估与通盘协调。例如一部分税制改革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今年下半年新的资源税方案实施后,估算地方政府大概年均增加六百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其他的税收变化以此类似。至于增减的各类税收如何冲抵和调节,需要根据详细数据具体分析。最终推行的增值税改革肯定会在通盘的制度合理化框架内操作,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各方接受并切实执行该方案。

  从各方利益博弈的角度看,部分地方政府对类似的改革也可能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关键在于如何在改革路径的设计上平滑过渡,保持各个利益群体因为改革所受到的收益与损失影响始终在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设定好相应的补偿或对冲调节措施。我们必须在改革试点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改革。

  整体而言,为了顺应中国经济向内需驱动为主转型和提振消费的大趋势,结构性减税是税制改革的主轴之一。前些年民间非议的各种税外收费过多过滥问题现在已经有所控制,但部分地方仍偏多一些,以后会进一步合理化。减税清费也将增强中国经济运行的活性,让市场供给方将更多精力放在探求与满足市场需求上,进而增强企业界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增值税之外,其他税制改革也将会不断推出,在互相配合呼应之中来全局性优化整个税制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整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