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共议中国机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乐琰 (整理)

  袁亚非:中国的未来核心是靠人

  

  “我看好中国的未来发展。”当记者问及中国未来机会何在时,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回答说,“中国的未来,不靠资源,中国资源并不多,中国未来,核心是靠人,人的核心在于我们的民族精神性格。”

  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的动力来自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进取心,要成功要发达的心理驱动力。“改革开放把它释放出来了,为什么欧洲不行了,欧洲不想干活了嘛。现在中国的积极性不断迸发。 中国人好学,一定能靠创造力屹立于世界,成为强国。”

  至于如何继承传统、进行创新,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何在,袁亚非认为,在于扬弃,“要继承好的,比如人性本善理念等很多东西,承认人的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修炼功能,包容心,上进心。但墨家推倒之后,术的层面没有很好的管理,小聪明小创造有,但是不可传承。比如赵州桥很好,可是谁能再造一座?因为没有逻辑和规范化。这跟儒家个人化的东西有关,所以要引入西方的很多方法。”

  具体到经济领域,袁亚非判断经济会有长达五年左右的调整期,整个国家由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型为消费、创新拉动型经济。而这其中必然有一批企业被残酷淘汰。产业领域,袁亚非则看好现代服务业、看空房地产业。(记者 王培霖 整理)

  

  

  李东生:中国家电市场潜力巨大

  

  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就“中国机会”这一话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与中国周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红利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中国劳工成本已经是印尼的两倍。但中国电子制造的优势在于,中国基础设施很完备,通信、交通、运输、社会人文和生活相比周边国家更完善,管理人员和劳工素质要比周边国家高,而工业配套更齐全。这些都是周边国家不具备的,即便将生产工厂设在周边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会有成本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劳工成本的增加,也意味中国大众的收入和消费力在提高。但目前中国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比如电视机,美国市场100人消费10台~11台电视机,而中国100人才消费3台~4台电视机。如果中国市场消费水平达到美国的50%,则意味着中国电视机市场从现有的4000万台左右,上升到6000万台;如达到美国消费量的75%,则意味着市场将翻一番,所以中国市场的潜力还十分巨大。”(记者 孙燕飚 整理)

  

  祝义材:内需拉动是发展的动力

  

  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说:“总的来看,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每年接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给我们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内需拉动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动力。2010年,中国GDP接近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人都兴致勃勃地在算中国在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不过,在我们看来,成为“量”的第一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如果能够在“质”的方面实现根本突破才是成为世界强国的标志,还是那句话,‘中国制造’必须要向‘中国创造’迈进;‘中国制造’必须要向‘中国智造’转变!要实现这两点,科技创新是根本。无论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是工业现代化,科技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是个曾经创造出‘四大发明’的伟大国家,难道今天我们就不能像老祖宗那样再次通过新发明、新创造来震惊和改变世界?就我们这个行业来说,雨润将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掌握食品科技的前沿技术和工艺,加速物联网技术与传统食品工业的融合,引领市场发展趋势,并逐步掌握食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我始终认为,各个领域要像国家发展载人航天、嫦娥工程、歼-20飞机等那样在科技进步上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才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真正机会。”(记者 钱平广 整理)

  

  孙坚:创造社会的真实需求

  

  在谈到中国机会时,如家CEO孙坚言简意赅:“在今天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更关注创新,特别是理念和思维上的重建。要立足本土,关注百姓,创造社会的真实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