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药品利润高达2000%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5:19 来源: 深圳商报

  主持人:李 迩

  一盒6支装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仅0.6元,在北京隆福医院的零售价为12.65元。日前,央视调查发现,一种药物从药厂出厂价到医院的终端价格,中间环节利润高达2000%以上。医院工作人员称,药价都是按北京市的统一招标价执行的。专家指出,政府实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结果却被利益团体钻了空子。

  慎防好制度被念歪

  孙瑞灼:药品2000%的利润是如何实现的?央视调查为我们揭开了秘密。据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负责人介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6元,他们公司以4元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多,但这3元多并没有全部进他们自己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标所花的费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就是“返费”。这些返费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而这当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占到药品中标价的40%左右。而医院则在中标价11元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形成每支12.65元的零售价。

  可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已成为一些人牟取暴利的“挡箭牌”。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药品招投标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药品暴利缘于“专业买家”缺位

  吴江:医药市场的乱象固然是因为药品流通环节成本高企,但患者谈判实力、议价能力的缺失和不足恐怕同样促成了上述怪象。事实上,一个正常而均衡的市场,必定是个买家卖家势均力敌的市场,任何一方的弱势必定导致另一方的强势甚至彻底垄断定价权,市场形成本应是个互相博弈从而达致均衡的过程。假如患者的购买力真的能够团结起来,形成与药品制造与销售方的博弈能力,恐怕制药企业及流通环节想让“廉价药”中标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国外的药品销售市场,制药企业何尝不想让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奈何强势的医保部门代言了患者的利益,任何药品的报销和价格商定都要经过医保部门的审核,医保作为大宗药品的购买者与埋单人,同时也是医药市场的专家,当然更具价格谈判的动力和能力,如此一来,买家的真正到位,必然能够通过势均力敌的博弈来实现药品市场的均衡,有了专业的买家,自然也就不能任由卖家忽悠,2000%的中间环节利润,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发生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