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从康菲污染再看西方双重标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0:06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评论员李富永

  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原因最终查出来了。原来康菲公司之所以在中国的渤海造成那么大的污染,并不是因为无意间的疏忽或技术能力不足,而是在漠视中国生态环境心态下的肆意妄为以及出事后又消极补救所致。

  国家海洋局近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康菲公司生产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和环评要求,没有执行分层注水的开发要求,长期笼统注水,导致注采比失调,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造成断层开裂,形成窜流通道,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征兆出现后,没有及时停止注水、查明原因,而是继续维持压力注水作业,进一步加剧了海上溢油的污染程度。

  笼统注水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此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已经明确指出,“是个非常低级的人为错误”。众所周知,康菲公司是世界上最老牌的石油公司之一,已有200多年的石油开采历史,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很难让人相信它在中国造成的大面积污染是快速反应能力或封堵技术欠缺所导致。如果它像爱护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那样,把中国的生态环境也放在心上,怎么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

  美国的康菲公司到了中国如此妄为,出事故后还百般抵赖和狡辩;换个地方,它在自己的国家会这样干吗?美国能容忍别国的商家这样对待他们吗?去年发生在美国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大家都看清楚了,在美国出事故,将面临多么严重的后果。奥巴马总统声色俱厉地表态,美国朝野气势汹汹地斥责,责任者只会胆颤心寒。

  我们认为,康菲公司在自己的国家,是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的;它也许会犯高级一点的错误,但出事后一定不会对自己的国民抵赖和傲慢。以英国的BP公司为例,去年BP公司在美国肇事后,对美国公众的道歉是多么积极多么卑怯,砸出金山银山进行赔偿,几乎是倾家荡产的架势。不知道英国的BP公司到了中国,是否也会像在美国那样乖?

  对自己宽,对别国严,对自己是一套,对别国则是另外一套。这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习惯做法。对待中国的出口商品,西方国家的“环保意识”格外强烈,世贸规则弃置一旁,单单调查中国厂家的环保水平,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就拒之门外,然而到了中国,环保又被一脚踢开。康菲公司的所作所为,再次演绎了西方的这一逻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