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生存环境恶化 沿海中小老板硬着头皮往前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0:05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任超然实习生施家声

  在福建晋江,这里有着许多如七匹狼、安踏、SBS这样的大企业,但也有着更多的、遍布与各个乡镇的中小企业。在2011年这最纠结的一年中,他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他们举步维艰。

  记者在晋江当地服装生产企业采访时看到,很多工厂规模不大,多是小企业。一家名叫创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跟记者介绍说:“这样的小企业在我们一个村里就有好几家,且基本是家族企业,做这样的生意也有十几年了,也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

  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到融资难、用工成本增高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这里的中小企业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生存困境,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苦不堪言。

  在福建、广东、浙江这3个省份,外向型企业比较多。以浙江为例,经济成分中的70%-80%都是靠民营企业,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最为明显,订单会明显减少,因此受到的冲击也最大。

  就在前不久,2011APEC中小企业峰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也证实了中小企业的困难局面。他说:“我觉得我们中小企业当前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现在我们中小企业可能有10%的在升级,有20%左右的企业可能正在转型中,大量的企业,60%-70%的企业现在是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而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透露,从经营情况看,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小微企业困难加剧。1-7月,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亏损程度却在逐月加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2月的22.2%上升至1-6月的41.6%,1-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弱,面临困难更大。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约为6%,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及3%。

  “钱荒”:内外夹击融资难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而言,目前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全国出现了结构性“钱荒”,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有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都亮起黄灯。

  创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的老板说:“银行收紧银根后,信贷资源的稀缺迫使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资金,而由此推升的民间借贷利率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融资成本的上升,让本来就承受多重压力的中小企业更加喘不过气来。”

  由于融资难,很多老板不得不选择高利贷。虽然化解了燃眉之急,但很快又陷入了更加严重的“缺钱”困境。

  就在近期,高利贷跑路事件频现。从今年4月份开始,浙江温州、台州、衢州、宁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中小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其中尤以温州为甚。据不完全统计,8月份,温州至少发生了20起以上的借贷人“跑路”事件。

  为何民企老板要被迫“跑路”?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低于贷款利率,这样的状况让很多中小型的民企老板不堪重负,选择“跑路”也是被迫无奈,毕竟谁也不想放弃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事业。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小企业利润率低于贷款利率,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已经达到100%,或者更高,而利润率不过3%-5%。

  周德文悲观预计,若外部环境得不到改观,今年下半年,国内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与大企业相比融资成本的巨大差距使得该问题在中国难上加难。一旦资金成为市场紧缺品,中小企业会被首先“调控出局”。

  创煌服饰的老板告诉记者,造成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有内外因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银行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在内部,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这也使得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面:尝试企业间融资合作

  有银行业者表示,由于一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缺失,诚信系统不完善,容易产生拖欠和不还贷等问题,银行不愿放贷中小企业。不过,在现行体制下,银行也确实在评级标准、风险分类、抵押条件、收费标准等方面较少考虑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特点。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时候,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不得不选择民间资本借贷。

  晋江当地的一位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借贷的时候,往往是接到新的大订单而旧订单的收款还未到位的时候,需要一笔现金来周转,采购原材料投入新的生产。而由于向银行贷款的难度太大,企业一般都会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

  据记者了解,福建当地的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考虑利用民间借贷来缓解资金周转问题。道理很简单,因为是本土企业,民间借贷的手续还比较简单。

  但是毕竟民间资本借贷利率较高,对于还贷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民间资本也并非灵丹妙药。

  创煌服饰的老板表示,如果资金缺口较大,向当地的其他企业进行借贷也是方法之一。对于沿海中小企业,可以在几个邻近的村镇之间,形成一个小规模的、类似于产业区关系的企业合作模式,大可以带小,资金周转不灵也可以寻求邻近企业的帮助;企业之间的生意也可互助;订单也可以委托其他企业帮忙,这或许是个可行的新方法。

  对于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也有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应该理清目前融资渠道与资金关系,做好主营业务,把副业卸下来;第二,要把资金用在关键问题上,比如原材料、工人工资、管理和物流三大块上;第三,要利用国内外客户和融资渠道,把库存减下来,尽快回笼资金,加大促销力度;第四,要花更多的精力放在催收账款上;第五,要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获得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助力销售、担保、催收款项等。

  用工难:老板优先保证员工权益

  每年春节过后,都是沿海中小企业闹“民工荒”的时候。创煌服饰的老板表示,每年开头都不好招到员工已经成为一种平常现象了,从2008年开始这现象更是严重,不知道有多少中小企业在员工不足情况下慢慢衰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小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主要是卡在工资和福利上。一位来自湖南的工人告诉记者:“现在老家的东西都比以前贵了,小孩上学的开销也不少。如果赚不到更多的钱,出来打工也没什么意义。”

  一位鞋业工厂的老板跟记者介绍,为了留住工人,他们每年都会适度加薪,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此外,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更是必须的。

  对于留住员工,创煌服饰的老板也想了许多办法。他说:“去年春节还没开始,在结算完员工们一年的工资后,我们公司就积极地开始了募工的工作,除了要挽留住老员工们的心,也要对外招募新的员工。毕竟,员工们有的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再回来工作,而我们只能去填补这些空缺了。”

  他还说:“一般我们都会和员工组长进行商谈下一年的去留、工资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已经确定明年继续在此工作的员工与之签订合同;对于明年不确定的员工尽量挽留;而对于明年不再来的员工,准确结算好一年的工资,并留下联系方式,希望当其问题解决后想返回的时候可以回来。对外进行广告宣传,通过员工之间的介绍、企业家之间的人脉介绍招募新的员工,也会招募本地员工来填补这些空缺。”

  有专家表示,在经营困难的局面下,企业老板更应当优先保障劳工的权益,并确保工人的社会福利保障,提高工人的生活条件,如住宿环境、饮食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还应该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娱乐生活,如运动设施、娱乐设施的建设;还需从人性化关爱、尊重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工自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

  企业转型:难做也得做

  记者在走访一些中小企业后发现,最令企业老板头痛的就是市场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后,在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出口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口的路走不通,只能出口转内销。这就造成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三怕”:无市场、无利润以及巨大的经营风险。

  创煌服饰的老板说:“最早我们也是做出口贸易的,一般是将服装出口到东南亚,如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对外出口的销量越来越少,我们不得把目光瞄向庞大的国内市场,向四川等内陆市场进军。但大批的大中小企业都一致瞄向国内市场,竞争必然相当激烈,这也让中小企业的路更加曲折。”

  哪里有钱去哪里,这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要想更好生存下去,在抢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应该全面放弃国外市场,侧重于国内市场是中小企业的方向。而对于国内市场,应当选择一些竞争较少的地区,以减少对企业本身的压力。对于国外市场,由于大多数企业都转向发展国内市场,有实力发展国外市场的现在不失是个好时机。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创煌服饰的老板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中小企业应该对自身进行反思,从内部解决自己企业的自身问题,如果指望、依赖于外在的帮忙渡过一次难关,下次再出现危机时,企业还是无法依靠自身的实力来面对困难。”

  “说起中小企业的问题,还是得提到创新和转型问题。创新和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企业自身的积累。目前的中小企业创新少,转型困难,这些企业多是为其他大企业进行加工产品,利润低,订单来源少且不稳定,容易造成没有订单可做,造成企业大量的损失。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稳定了订单来源后,开始进行创新和转型的积累,在有国外市场的企业,可以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推销到国外,稳步做好转型的工作,当然希望政府也能适当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转型,在合适的时间完成企业转型,这才是中小企业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