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收储政策月底出台 大豆弱势依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5:46 来源: 上海商报

  近日,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成为大豆期货市场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据悉,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月底将正式出台,市场预计收购价在2.02元/斤,较2008年以来的1.90元/斤有所提高,与当前市场价相当。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国储政策对于大豆价格走势的提振有限,未来大豆价格还将维持弱势格局。

  收储政策或月底出台

  据了解,国储现在随行就市收购玉米,大豆基本上没有启动收购,都在等国家政策出台。因为宏观环境影响,东北大豆现货收购方一直没有提价收购的动力;同时由于国产豆面积缩减、产量下滑,加之成本上升,豆农交售大豆的意愿一直不强。因此,东北新豆现货市场一直交投惨淡,收购价格集中在1.93-1.97元/斤。

  据了解,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月底将正式出台,市场预计收购价在2.02元/斤(即4040元/吨),较2008年以来的1.90元/斤有所提高。不过,这个价格基本和当前市场收购价格相当,并无太多吸引力,农户惜售观望情绪浓厚。

  不过,也有分析师预测,今年大豆收储价格在2.05元/斤附近。在种植成本不断上升且销售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情况下,为保证种豆积极性、保障豆农利益,今年国家出台收储大豆政策没有悬念,同时从今年稻谷、小麦、菜籽及棉花收储价格大幅提高的趋势以及目前宏观环境看,本次大豆收储价格极有可能打破前几年小幅上涨的惯例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上调。

  我国大豆生产近年来持续下滑。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豆收购价格涨幅要远低于小麦玉米稻米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这导致了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显著下降。近几年以来,国家多次上调小麦等主粮最低收购价格,但大豆价格并没有相应调整。目前,国内大豆收储价格一直停留在2008年制定的3800元/吨的收储水平。而由于受到种植成本上升影响,东北豆农生产费用普遍提高20%左右,因此农民普遍有较高的售价预期。

  收储恐难改弱势局面

  世华财讯分析认为,尽管近期收储的消息令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在疲软了几周之后,出现明显反弹走势,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收储大豆政策仍无法改变国产大豆的弱势格局,国产豆被边缘化的进程难以逆转。

  分析认为,无论是1.95-1.97元/斤的收购价格,还是2.02元/斤的收购价格,对于大豆种植户来说,都不是一个理想的价格。今年东北当地农户的大豆出售底价在2.00元/斤,虽然比市场传言的国储收购价格低,但是今年东北大豆质量普遍较差,如果考虑等级贴水,国储收购价格也仅与农户的心理承受底线持平。而目前东北当地油厂的挂牌收购价格在2.00-2.04元/斤,相比较而言,国储收购价格对于农户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

  虽然从大的政策方针上看,国家制定临储大豆收购政策,有其满足稳定物价的需求,但对于大豆产业来说,则无疑将继续形成利空影响。2008年国家开始收储大豆,其政策制定的根本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保护农民收益,但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进,使得最近几年的东北大豆市场交投十分清淡。

  一方面,东北大豆出油率低,即便价格并不算高,但油厂压榨起来也不赚钱。另一方面,有国储收购的支撑,农民也不愿意降价销售。购销双方的矛盾,导致近年东北大豆市场呈现“油厂普遍停机,农民只卖国储”的僵持局面。

  而东北大豆市场的僵持局面,已经对东北大豆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虽然大豆价格相对稳定,但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种植大豆收益严重偏低,打消了很多农民明年继续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将进一步缩减国产豆的供应,大豆的进口依赖度将越来越高,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完全依赖进口,这无疑将对国家的油脂安全体系造成严重的打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