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程凯:十年之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8:12 来源: 华夏时报

  程凯

  做新闻的人都知道,有些基本套路,没有大事发生,过去的大事可以翻出来炒,比如现在,刚好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著名的WTO整整十周年。于是,说入世的事好像是规定工作,让人有“鸡肋”之感,但鸡肋做好了,也是蛮有味道的。

  做好菜的关键,是得有配菜,整出满满一桌风味才好。

  要整出一桌风味,第一,就不能就“世”论事。就入世说入世,只能罗列出一串冷冰冰的数据,10年中国出口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GDP增长两倍多;10年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新增34.7万家投资企业;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经济总量也是世界第二。

  其实,入世看似是一个贸易问题,但如果理清逻辑,你会发现它可能是这10年中国经济所有变化发生的起点,所谓的“最根本的因”,一切都源于出口增长,源于入世的这扇大门:

  入世打开了一扇大门,让出口的路变得通畅,中国制造尤其是出口制造业成就了10年的辉煌。出口制造一方面拉动上游的原材料和能源行业的需求,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跟上,另一方面吸收了最多的就业,让更多的城里人农村人有了工作和收益,有了收益就有了消费,有了余钱就有了改善生活甚至是投资的需求,于是要买房子、买车子,这样就又有了10年的地产业辉煌乃至泡沫,有了近几年汽车市场的井喷。

  经济的原理很简单,有了工作,然后有了收入,去消费和投资,拉动另外一个人的工作,整个就是一个互利的循环圈。入世的关键,就是让中国人口多、基本教育素质好、基础设施好的比较优势发挥到了极限,“中国为世界生产”,这才是入世的核心所在。

  这种意义绝不是一组数据能完全表述的,入世的最大成功,应该是到如今我们都忘记了WTO这码事了,自由贸易一切都自然而言,不自由贸易才有问题。这10年的前5年,媒体人的经验是报道言必称WTO,而后5年则再没有WTO什么事,入世对于中国,真正是“润物细无声”。

  要让入世10年纪念不做鸡肋,第二,还要把眼光放在这10年的两端,看看一开始是大家怎么预期后10年的,然后再想想10年之后我们又会怎么预期下一个10年。

  10年之前,入世前后,中国人最多的话题是“狼来了”。入世的大门是双向的,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大部分媒体记者,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中国出口能怎样,而是担心中国的市场被世界500强们一扫而空,担心中国企业像羊一样被狼吃掉,担心中国的民族品牌被兼并直到消亡。

  没有自信!也正因为如此,还能把中国推向WTO的决策者真正的是英明神武,他们的逻辑也许很简单,是骡子是马拉出去练练。练完之后呢?大家才发现,不是我们怕外国狼,而是外国企业怕了中国龙。“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他们一天也过不下去。

  简单的例子,10年之前谁会想到中国移动会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运营商呢?10年之前谁能想到华为和中兴通讯能打败北电网络呢?10年之前,谁能想到中国石油和中国工商银行会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市值巨无霸呢?还有,10年之前,谁会想到万科和万达这样的地产商能做到今天的样子呢?这个10年,是最有想象力的中国人也想象不出来的10年。

  现在,要让你再设想一下10年之后,也就是下一个10年,恐怕同样没有人能有这样的想象力。中国出口还能向上一个10年一样增长吗?中国的外汇储备还会一个劲的增长或者被慢慢花光吗?人民币会在下一个10年变得可自由兑换吗?中国的房地产业还能有黄金十年吗?中国人的消费观能变得像美国人一样吗?这些问题,估计都是下一个10年的主旋律。

  如果不做鸡肋,得有配菜,就还得有第三点考量,入世这10年,同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10年,有横向对比才能突出入世这10年的意味所在。

  中国入世这10年,刚好是美国打反恐战争的10年,从“911”到拉登之死,刚好是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恰恰也伴随了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黄金10年。而反恐战争的作用之一,恐怕还在于美国人必须依靠放任房地产价格疯涨来维持自身的经济增长,通过资产价格的上升来维持对于中国产品的庞大消费,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从2007年到2011年这五年成为一个美国房价回落的5年,同时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5年。

  这10年还有一件值得记住的事,就是在美国整体经济坐过山车的同时,美国人引领的互联网经济重新振作了,10年前刚好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但是这10年中却成长起了谷歌和苹果,还有FACEBOOK和TWITTER,他们成为了经济创新能力的代表公司。

  这两件美国人的事情,都是和中国的下一个10年密切相关的。现在看起来,中国经济在下一个十年必须要学会在美国人和欧洲人不再大肆消费的条件下保持增长,也还必须探索出自己的苹果和谷歌来。再有10年时间,中国的苹果和谷歌也许并不是多么遥远的梦想。

   谁知道呢?十年之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