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积仁:WTO创造了一个不需要解释的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4:0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侯继勇 北京报道

  中国硬件产业开局,面临的“批文、外汇、税收、信贷”等资源“双轨制”造成的“艰难时世”;中国软件业开局更为困难。

  “前有盗版、后有微软”,中国软件产业不仅面临一个更为强大的跨国竞争对手,更面临着“零本土市场”的艰难。即使是加入WTO之后,中国软件产业也是最为悲催的产业之一。

  东软能够作为一个样本幸存下来,与东软的战略选择有关。就在国内的软件厂商致力“做中国的微软” 的时候,东软与阿尔派合作,合作模式是阿尔派参股东软,同时给东软带来一些来自日本的软件工程。

  刘积仁说那时候“压力很大”,随便街上一家小公司都在做“中国的微软”,而东软却做“软件包工头”。同行们嘲笑刘积仁是一个“软件机会主义者”。刘积仁问自己“一个大学教授,难道还没有他们有理想吗”?

  但刘积仁同时合计“赔钱赚吆喝”的事情,是不是能够长久持续?软件机会主义者很快让同行大跌眼镜。1996年,东软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营收超过亿元。同时创业的软件企业,要么艰难度日、要么已经倒闭。

  东软的第二次战略机遇则缘于中国IT和服务市场的兴起,刘积仁说这些机会是“中国加入了WTO,拉着中国企业进入了国际化舞台”。

  WTO:展现价值的平台

  《21世纪》:对中国软件企业来说,WTO改变了什么?

  刘积仁:WTO对于中国的企业的影响不仅仅是贸易。事实上,不论是制造业、科技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WTO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在全球化地位的变化,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或是引进来都有很大的帮助。过去的十年,是整个中国的开放度、中国地位快速提升的十年。

  《21世纪》:是不是说,如果没有加入WTO的话,东软有些事情做不了?

  刘积仁:如果没有WTO,我们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很难。

  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加入WTO,中国的国家品牌发生了变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球贸易、全球都有伙伴的环境,这是大环境,与WTO之前不同;二是信赖程度不同了,WTO为我们的全球化过程创造了一个不需要解释、大家很容易沟通的环境,这对我们企业来讲,为我们创造了“可依赖”的环境。

  《21世纪》:从更长的时间距离看,加入WTO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中占了什么样的地位?

  刘积仁:改革开放三十年,三个东西比较重要:一是改革开放,二是姓社姓资的讨论,第三是加入WTO。

  姓社姓资从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自由创业的可能,解放了中国被压抑的生产力与创业的激情;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大家就没可能出来创业;第三步就是WTO,就是国际化,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参与全球竞争的平台。

  《21世纪》:十年来关于WTO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积仁:当全球越来越充分的融合时,必须顺应潮流,而不逆势而行。

  做这个决策很艰难,所谓“黑发谈成了白发”。为了进入WTO,我们做了很大的牺牲,或者有很多担心,担心失业,担心我们的国有企业能不能存在,中国市场会不会受冲击,中国经济会不会被外资控制,中国会不会成为经济殖民地。

  十年后,我们没有成为殖民地,我们在竞争中学习中,越来越明白。比如大连,我们建立一个软件园,国外的公司都来了,这时候,我们加入了一个俱乐部,我们跟他们竞争,十年过去了,我们跟他平起平坐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试图找一个地方、找一个山沟躲起来,让别人不知道,已经不可能了,也不可能发展。WTO使中国的企业在一个新的竞争平台,新贸易平台,一个相互依赖,有规则的平台上,来展现我们的价值。

  国际化三步走

  《21世纪》:WTO给东软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提升?

  刘积仁:比如我们的数字医疗,我们实现了面向全球销售;在技术方面,我们引进了熙康这样的技术;在软件服务方面,我们与全球的20多家500强公司在技术、产品层面合作,合作的层次不仅是研发外包,而且是产品研究发和产品解决方案。

  这几年,我们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在全球有40多家代理,在2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研发、销售的机构。一个巨大的变化是,我们拥有了全球的研发网络。我们过去是制造,现在我们在研发、服务也有了自己的能力。

  另外一方面,是进行了大量的收购。

  《21世纪》:走出也分阶段的话,你如何分?

  刘积仁:第一个阶段是设办事处;第二阶段是我们在当地有了研发。开始研发最早是从日本开始的,是在1999年;第三是开始产品销售。

  第一个阶段是跟别人接触的,第二个阶段是国外产品研发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打品牌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品牌我们现在已经有了8年的因史,从医疗设备开始,刚我们开始在美国、中东、欧洲寻找我们的代理伙伴,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自己的服务、维修支持等机构。

  这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步伐不同,他们是先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然后销售,最后才是产品研发。

  再战十年

  《21世纪》:在引进来方面,东软发展二十年,分了哪几个阶段?

  刘积仁:最早是服务的来料的加工,这是东软头十年。别人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被动开发。加入WTO十年,我们在理解全球的市场变化与需求,开始设计自己的技术与产品,这些产品与技术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从被动到主动,从孤立到开放,从自我局部到全球市场,这是过去十年变化。

  《21世纪》:软件的来料加工?

  刘积仁:过去就是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是包工头模式。现在我们自己研发、设计,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知识产权。过去是我们接一个定单,现在我们提供咨询建议,用我们的理解,用我们的技术,做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品牌化、产品化。医疗就是产品化,品牌化,有了自己独立的品牌。

  《21世纪》:从引进来这个角度看,东软跟联想、华为、阿里巴巴比,有什么不一样?

  刘积仁:华为是研发、制造、销售的过程,有点象我们的东软。阿里巴巴是股权的合作,它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帮助中国其他企业,把中国的产品卖给国外。联想是收购兼并的模式。东软是把中国的研发设计能力,把软件服务,渗透到全球的研发网络里面。

  在东软目前的布局中,在德国、日本、美国、中国有面向汽车的研发机构,在欧洲芬兰、日本、中国、罗马尼亚有面向手机及通讯设备的研发机构。

  《21世纪》:东软这些年增长这么快,与WTO的关系是什么?

  刘积仁:很多人说自己很强,但自己再强,都摆脱不了环境的制约。第一是中国的环境,越来越好。第二是中国融入了全球,成为全球的一员。东软现在营收有33%来自于全球,未来十年,我们要60%来自于全球。对于东软来说,国际市场将是最强的增长板块。

  《21世纪》:中国加入WTO二十年时,东软会是什么样子?

  刘积仁:再过十年。我们营收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五倍,达到300亿元。有很多来自品牌、知识产权与高端的服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