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福利为何成危机推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8:44 来源: 深圳新闻网-晶报

  继希腊之后,意大利、西班牙债务危机加剧,近日又传出法国将下一个“沦陷”的说法。

  百姓欢迎的高福利制度为何成为欧债危机的“推手”?外贸需求萎缩给中国带来哪些困扰?中国应从欧洲产业“空心化”中汲取什么?

  欧洲忙着“去福利化”

  我国急需“补欠账”

  德国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被认为欧洲最勤勉的德国人每周上班4天至5天,一天有4.5小时午休和咖啡时间,人均年休假173天;另外一些事实:德国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负债高达5万亿欧元,希腊与意大利参议院先后实施财政紧缩。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测算,欧洲国家占据全球薪酬最高国家“前三甲”、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国高达70%。

  “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说,“但这不能否定高福利制度本身的积极意义。欧洲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则是受益于其福利制度。”

  相比之下,现阶段的中国需要探讨的并非高福利是否可行,而是如何补上历史欠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网”。

  近年来,我国社保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等陆续出台确立,但针对农村人口的户籍改革、就业、培训、社保等制度还有待完善,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等问题也期待取得新进展。

  “我们的做法要与西方有所区别。一些国家政府高筑债台支撑福利的做法不可取。”田德文说,“我们设计制度时应考虑公平、效率、与社会发展阶段兼顾,特别是制度设计决不能‘嫌贫爱富’,不能让基层劳动者‘出了力却伤了心’。”

  贸易保护再抬头

  结构“转型”更紧迫

  受欧债危机加深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反作用于新兴经济体外贸出口。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第3季度以来已感受到“阵阵寒意”。义乌海关数据显示,当地外贸出口额环比2个月下滑,10月份对欧贸易环比下降超25%。商务部预计,我国出口环比增速回落的态势可能持续到明年。

  汇率上升、成本涨价、贸易摩擦,国内外因素交织让一线外贸企业倍感压力。

  “面对贸易摩擦,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应诉。”国家发改委专家张燕生说。

  “但根本上,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减少受人掣肘的风险。”他说,“一方面我国应当通过降低税收、藏富于民扩大国内消费,加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应当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警惕实业“空心化”

  “中国制造”需加力

  欧债危机有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在欧债危机背景下部分地区和行业也“状况频出”,温州“债务危机”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出现“空心化”苗头的原因,一是对房地产和放高利贷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实业和产品艰难,三是“羊群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温州“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知名制造企业。在温州,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

  一些地区实体经济出现的新动向已引起政府重视,国家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地市也出台具体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之下,一些地区重新出现了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欧债危机警示我们,不论政策还是企业界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当务之急是梳理和清除影响“中国制造”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改革和调控“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据新华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