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掘金河南文化产业正当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4 00:16 来源: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李中海

   实习生 顾 婧

   伴随着中原经济区被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政策利好正在促使诸多PE/VC争相掘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资本化趋势愈演愈烈。

   而伴随着文化产业崛起浪潮,以郑州、上海、天津为代表的全国各地文交所也蓬勃发展,不到一年便飙升到20多家。

   河南“文化”该如何化积淀为“产业”?怎么借助资本市场呢?11月19日,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河南省经济学学会、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共同举行“中原文化论坛”,共商发展战略。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规划系主任龚绍方:产业化必须落地

  现在改革的大趋势就是产业化趋势,文化不能只作为事业来保护。在现在整个社会和市场大潮中,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新文化,都必须产业化落地。

  河南的文化完全可以用新的手段,就是数字化手段来展示。而且可以把它的产品做成产业,将来河南旅游服务中心绝不简简单单就是一个行政的服务机构,而是一个信息沟通简单的集散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正院级研究员李鸿昌:河南三点劣势

  把文化产业作为我们中原经济区中的支柱产业,我觉得我们河南有三点劣势: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低。在河南,尤其是广大的农村还没有能力消费文化产品。第二,金融支持不够。文化产业在整个河南省对整个经济的支持相对是比较弱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三,人才不足。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立功: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到现在没有一个概念,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特点都没有系统的论述。只有把这些问题解读清楚了,那么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间,才有力量。

   现在一说发展文化产业很多泛文化、无用文化都出来了,但是什么是文化产业真正的内涵、外延,我认为应该把这个课题搞清楚,否则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它的制定、它的执行都是没有依据的。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不要光拿老祖宗吃饭

  文化分两个领域,一个是文化事业的领域,一个是文化产业领域。

  首先要把文化事业做好。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把河南省的文化事业做大做强、做成名牌。第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结合发展。文化不光是豫剧和古代灿烂文化遗留下来的东西,还要有文化创新。

  再一个我们的文化推广战略,如何向外省份、全国和世界各国来输出中原的文化?输出这个时代真正的文化?不要光拿老祖宗吃饭,我们这些孝子贤孙们做了什么,这很重要。

  郑州文交所CEO张保盈:单纯的继承是不够的

  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大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由于经济发展原因造成文化没有很好传承下来的局面。

  对于文明来讲,单纯的继承是不够的,更多的是用元素符号去归纳并总结精髓,更要加以创新,把眼光投放在资金、创意、技术、人才和市场中去。河南文化产业新发展需要企业,单一的由政府部门主导做文化,是很困难的,最终文化要通过市场发展来壮大发展文化。

  九鼎德盛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肖玉航:文化企业要上市

  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资本市场行业、经济的拉动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从河南文化和资本市场对接来看,当前还不足,比如目前河南文化传媒、旅游类的市场,上市公司没有一家。

   实际上河南有很多好的企业,也完全可以依据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发展壮大。我们的“清明上河园”这些旅游类公司,还有“云台山”都具备上市条件,但是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还是需要推进和加强。

  

  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保中:文化与市场、政策结合

  我们河南实际上是文化的创新区,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怎么传承、怎么创新?创新还是要以政策为导向,与市场结合,拿出来一个好的作品,挖掘我们产品的一些东西,我们的文化和市场结合、和政策结合,然后形成一个产业化。

  河南省经济学会秘书长郭军:注意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河南积淀悠久很有优势,但是形象就很恶劣,我们的经济社会形象会有这样一个反差。现在提的产城融合、郑汴一体,既是今天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也反映了开封这些年的一种无奈,开封的文化积淀是渊源流长的,但为什么经济、社会上不去?很多经济问题,从经济的视角去看不得其解,非得超脱出来以文化的视角来看。

  所以今天谈文化和文化产业,谈文化软实力的转换,一定要注意市场和市场化的取向,注意市场化的价值、导向,注意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