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视温州危机源头问题,科学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14: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今年8月开始,泗洪、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相继爆发民间借贷违约潮,信贷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主逃逸、工厂倒闭,民间追债频频爆出“血案”等,不仅对当地的民营经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严重地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社会安全。为防止危机的扩大蔓延,中央和有关地方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维护了当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然而,我国民间资本投融资理念严重扭曲和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依然是影响民间借贷市场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的隐患。本文以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为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科学引导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等提出建议。

  一、温州危机暴露出我国民间资本投融资理念已严重扭曲

  

  1.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原本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温州民间借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非常普遍。2005年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报告显示:温州民间融资规模在1981年约占银行贷款的65%,这一比例在1991年约为80%,到2001年也在42%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民间借贷市场在温州地区发展一直比较活跃,借贷主体之间的信誉也比较好。民间借贷利率基本上也在法定银行基准利率的四倍以内。民间借贷市场成为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并对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甚至有很多其它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温州学习民间借贷的模式。

  2.近年来,温州制造业逐渐“空心化”、投机盛行,高息借贷演变为了一种新的投机泡沫。随着制造业经营利润的下降,很多温州企业寻求转型。而房价和一些资源价格的暴涨,使得当地部分资金开始转移参与炒作资产价格。起初暴富的效应导致大量民间闲散资金不断涌入到这些投机领域。2010年信贷紧缩加上楼市调控和股市低迷等,收窄了温州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渠道。在短期民间利率高企的环境下,“高利贷”成为温州地区新的投机渠道。大量居民通过金字塔链条参与放贷,甚至不少企业老板把原本经营实业的企业变为融资平台,从银行套取贷款后转而放贷。

  3.面对2011年流动性迅速收紧,温州企业不顾风险取道“高利贷”。2010年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取道银行表外业务和民间借贷。2011年上半年全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甚至爆出“井喷”。2011年7月,银监会重拳治理银行表外业务,叫停银信合作产品,8月又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迅速收紧了流动性。温州地区在宏观紧缩环境下也受到冲击,由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房地产、矿业等行业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房地产和矿业投资等短平快项目资金告急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短期融资周转,许多温州企业铤而走险去借“高利贷”。

  二、温州危机暴露出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监管不力

  

  1.民间存在大量无牌照借贷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监管权。虽然中央明确了“一行三会”的监管职责,但对于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民间借贷机构,尚未制定整体性的监管政策框架,导致缺乏相应的监管手段。这些领域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稳定。

  2.传统持牌机构监管主体众多,协调不够。民间借贷链条中各类持牌机构,诸如担保会司、典当行、投资咨询公司、信托公司等,其监管权原则上分属不同的审批部门。例如,典当行归商务部审批,信托公司归银监会审批、担保公司归地方金融办监管等。这些监管主体之间如何协调,责任归属尚不明确。地方金融班本应负责监管协调,但由于人员少、管理能力差、地方利益关系等,这一职能并未有效发挥。

  3.新兴持牌机构监管主体的责任过于分散。小额贷款公司08年刚刚试点规范化,其注册归地方工商部门,其非法集资行为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查处,非法集资的行为认定归银监部门,贷款利率的监督、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测归人行分支机构。有效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4.缺少统一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尚没有对民间借贷从金融立法的角度提供保障。如何保护借贷权益,违法违规如何处理等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也给危机爆发后的很多处置细节操作带来无法可依的问题。

  三、民间借贷市场信息不透明,缺少有效的监测手段

  

  1.民间借贷市场数据信息不详。由于民间借贷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多在体制外以现金方式运行,直接统计其规模较为困难,只能通过案例调查的方式,或者间接推断的方式。不同机构的统计结果差异极大。2011年7月21日,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近期,里昂证券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

  2.尚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系统。由于民间借贷市场信息不透明,针对该领域的有效监测比较困难,制约了相关监测系统的研发。特别是针对规模估算方法的研究,趋势预测,资金流动监测和预警等工作的开展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部门有效监测、管理民间借贷市场。

  三、政策建议

  

  1.应倡导民间资本树立健康的致富和投融资理念。温州民营经济模式一度曾是全国中小制造业的典范,其民间借贷市场也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在2010年后突然演化为严重的“高利贷”投机泡沫,甚至伤害了原本正常运营的实体企业。这暴露了温州企业和居民的经营投资理念已经从过去踏实经营实业转变为当前谋求一夜暴富的不健康心态。因而,在通过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坚决抑制各类资产价格泡沫的同时,还应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制度和服务平台,严厉打击“高利贷”的生存空间,并辅以舆论引导来促使民间资本早日回归健康的投融资经营理念。

  2.落实民间借贷市场监管的责任以及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有权审批民间金融中介,但在监管上还缺少明确的责任分配。温州危机爆发前,尚没有一个部门出面来全面系统地监测市场的风险,也没有充分投入力量去抑制“高利贷”投机泡沫的过度膨胀。建议加快落实该领域的监管主体责任和协调机制,加快针对民间借贷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3.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倾斜给民营经济转型创造出路。温州部分民营经济转型误入歧途,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实业领域难以找到有稳定回报的投资项目。因而,温州危机只靠短期内的治理还不够,只有给未来温州民间资本找到好的出路,才能真正保障温州民营经济的长治久安。建议针对典型地区,完善民营经济相关的产业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前瞻性地引导民营资本的有序运营。建议在结构化减税的同时,适时适量推出各项资本利得税,从根源上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4.建设针对民间借贷市场的全国联网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建议在中央一级,由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其它相关部门协助,中国科学院等支持,建立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在地方一级,由牵头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其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建立区域民间借贷市场风险监控系统,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利用两级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支撑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作者单位: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牛力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