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企业经营环境正被恶化 减少政策微观干预应进倒计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21:1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导致经济低迷”,这一问题刚一提出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1月22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11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发布了一项跟踪了10多年、涉及6000多家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查数据。该数据显示,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类分项中有5项出现倒退。分数倒退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条件和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和政府行政管理得分也有小幅下降。

  但对于这一调查结果,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除了人力资源供应外,中国其他4项涉及企业经营环境的问题都在逐步改善,不存在倒退之说。“这更多是一个主观判断,和现实不符。”

  据樊纲介绍,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9%和41%以上,这个研究报告的主要收集信息方法是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绝大多数指标属于主观评价指标,是调查问卷问出来的,一些客观指标只是作为辅助方式提出的。

  这样看来,这个结果更多反映了一种人们心理预期和现实的落差。“就像幸福指数一样,随着你物质水平的提高,你心理预期越高,你的幸福指数可能反而越低。”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不论这个结论是否符合事实,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经营环境改善的进度和多数企业负责人的心理期待并不合拍,或者说没有跟上他们期望的节奏。

  樊纲指出,“即使主观性比较强,也有一定意义,表明我们企业对在中国运行的满意程度,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值得政策制定者思考的问题。”

  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现状直接决定到整个经济的景气指数,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种种迹象表示,政策约束过多是企业负责人不满的主因。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控制高企的通胀和促进经济的增长,一系列以财政和货币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整政策,甚至以限购、限价为代表的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行政手段先后出台。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政策等于直接介入到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在部分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价格调控的失灵,从而损害了企业的积极性。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认为天气过热或过冷,就号令所有人一律脱衣或加衣,这就属于微观调控了。天气热或冷,不同体质的企业更清楚该什么时候脱衣还是加衣。

  这些呼声近日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11月12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樊纲呼吁,“特别对民营企业,特别对打破垄断,特别对于减少政府干涉,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善政府和企业关系,应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其核心内容是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从审批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当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度得到强化时,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服务的职能必须被淡化。但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王辉认为,企业税负过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以及部分领域存在垄断经营等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落实的问题,政府目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更多是‘光听脚步响,不见人下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