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真假难辨的有机食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21:1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刘晓凯报道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饮料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食品安全隐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有机、绿色食品市场正以年均20%到3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据预测,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达到248亿至594亿元的市场规模。有机食品将以年均15%甚至更多的速度增长。

  正是由于有机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有机食品市场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难辨真伪、以次充好成为消费者在选择有机食品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常,有机食品的价格要比普通食品高出2到3倍。据了解,普通大米的价格在2.5元/斤左右,而有机大米的价格则会高达20元/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普通鸡蛋价格4.2元/斤,有机鸡蛋17元/斤;普通蔬菜每斤2元左右,有机蔬菜却能达到20元/斤……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高出了很多,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和营养要求也变得高起来。因此,即使花高价,消费者也愿意购买更健康的有机食品。

  然而,目前的市场状况是,消费者即使花了高价钱,也未必能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因为有机食品市场由于收益高,监管体系不健全,使得很多不法商贩涌入市场,有机食品市场变成了“有机可乘”市场。

  资料显示,2010年底,全国认证了33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食品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后,直接贴上假冒有机认证标志,其中甚至有认证机构主动找加工企业花钱购买有机食品认证。就连国家认监委也承认,目前有机食品监管体制还不完善,仅靠认监委一个部门很难进行“全覆盖监管”。因而我国现在的状况,就是从监管部门到认证机构,再从认证机构到企业自律,原本应该环环相扣,严实合缝的“有机食品”监管与认证流程,竟然漏洞百出。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市场准入资格较高、市场监管等比较到位、认证体系比较成熟,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国内,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有机食品市场比较混乱,鱼目混杂,真假难辨,假冒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完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据了解,为了规范有机产品标志的使用,国家认监委已要求认证机构采用暗码方式,赋予每枚认证标志唯一的编码,确保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能追踪到对应的认证证书、产品和生产企业。认监委将建立认证标志数据库,供公众查询。

  国家认监委还要求认证机构加强对认证标志印制单位的管理,同时采取通知或不通知检查的方式,对获证组织使用认证标志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获证产品数量与认证标志使用量相匹配。

  相关专家在评论中指出,从现状来看,有机食品监管不仅需要针对食品生产厂商,还要兼顾到各家认证机构。一方面,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流程来引导企业生产、提供真正的有机食品;另一方面,对于实施认证的机构,要采取“谁认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制度,一旦发现有机食品造假,对认证机构与厂商一同追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还能理出权威的追责部门。据介绍,有机食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哪个部门都说得上话,哪个部门也不完全说了算。可见,要想杜绝假冒有机食品的泛滥,还需理出清晰的主管部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