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河北省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纪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21:29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每一分钱都是雪中送炭

  □ 本报记者 齐玄江 黄奎 通讯员 宋华军

  “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我们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

  对河北省大名县财政局来说,每年编制财政预算曾是一件最难也最容易的事。难就难在每年财政上的钱总是不够分配,支出压了又压,减了又减,结果哪儿哪儿都是缺口。以2010年为例,全县财政收入1859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才9942万元,而全县的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总额达3.6亿元,这点钱发工资都不够,更不要说保运转、保民生了。正因为钱少,也没有“空间”做其他文章,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每年预算编制也是容易的一件事。

  “2010年我们县上级补助的收入为11.2亿元,剔除税收返还收入0.5亿元,上级其他补助收入占到了全县总收入的87%。”大名县财政局副局长郭秀姣说。“如果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我们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

  据了解,2010年河北省存在基本财力缺口的县有87个,大名县算是有代表性的困难县之一。记者随后又走访魏县和饶阳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讲述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如果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我们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这句话。

  魏县曾有较长一段时间拖欠教师与乡镇干部工资,随着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逐年增加和中央“三奖一补”政策的实施,拖欠工资才逐步得到根本解决。到中央财政提出全面推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的2010年,拖欠工资虽没有了,但保运转、保民生依然困难。公用经费标准低,许多部门和乡镇干部连出差的差旅费都报销不了;村干部发不出工资,也没有公用经费,没人愿意当村干部,计生、发放惠农补贴和村里的公益事业都很难做;一些专项资金的配套更无从谈起,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饶阳县的干部“忆往昔”更是具体:现任政府常务副县长的张铁闯,之前曾任县畜牧局局长,他说,中央实施“三奖一补”政策之前,畜牧局干部的工资30%欠发,可是每到年终,县里为保障运转,还要调控3万元上去。为了应付这“雪上加霜”之举,他们只得千方百计找门路创收。公用经费少得可怜,每年防疫经费是零。

  现任财政局长的石宏业曾在县人事局当干部,他马上接口说:“那个时候除了人员工资,整个人事局的公用经费一年才5000元。”

  县卫生局财务科长张文柳说:“那个时候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都是五六间平房,几十种药品,人员工资每月五六百元,后来有半数卫生院都关门了。”

  县教育局财务科长牛彦青说:“那时县里虽然千方百计保教师工资发放,但教师的工资水平低,且时有拖欠,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外流严重,乡镇学校大都是平房,中央安个小煤炉,基础设施极为落后。”

  在留楚乡当了20年财政所长的徐世芳说:“那时县里没钱,就把保教师工资发放的责任落在各乡镇头上。乡里又哪里有钱呢?没办法,乡干部们只得自己集资来给教师发工资。各村干部的工资少得可怜,村公用经费没有。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村里公益事业没有人做。”

  今非昔比,“三保”支出逐步得到保障

  “打竹板台上站,年终岁尾回眸看,各条战线凯歌传,满心欢喜笑开颜……公益保证也是一项大工程,公用设施从建设到使用,公交设施从启动到畅通,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和出行。”这是魏县梨花节期间农民表演队自发表演的快板书。

  魏县现在村村有秧歌队、表演队,农民兄弟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这些都是近两年发生的变化,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院堡乡副乡长杨会林说,“由于村里公用经费没有,村干部的工资发不出,村干部没人当,公益事业没人管。文化建设基本没有,农闲时农民要么打麻将,要么晒太阳,个别村甚至盗窃成风。干群关系极为紧张。”

  2010年河北全面推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后,当年上级给魏县财力补助达2900万元(预计今年超5000万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政权运转的困难。各村的公用经费每月达900元,村干部工资人均每月500元。各村不但建有文化书屋、文体器材,还成立了各色表演队。

  “现各乡镇都有文化站,计生服务站。村村路也修起来了,吃上了自来水,村里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各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里通过补助农民化肥、薄膜、建材的方式引导农民种大棚菜,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农民上访的比以前少多了。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想做都做不成的呀!”前大磨乡党委书记李翔峰说起这两年的变化,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乡村是如此,县直各部门又有怎样的感受?

  民政局的同志对记者说,这两年,伤残军人等各类优抚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城乡医疗救助标准都有了较大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原来漏雨的平房敬老院都改建为设施齐全的楼房。“我们首次将农村的孤儿列入生活费发放范围,让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有饭吃、有书读,活得像个人样了。”

  文化局的同志说,这两年县里建起了文化馆,免费培训各类文艺人才,建起了几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配备电脑的文化资源共享中心,免费开放,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惠民工程。

  计生委的同志说,这两年独生子女奖励标准有了提高,首次对全县己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实行免费服务……

  通过记者对魏县、大名县和饶阳县的采访,河北全面推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对困难县发展的促进与带来的变化,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

  一是保工资目标已经实现,拖欠工资的现象没有了(魏县2010年财政供养人员15253人还每人每月补发了300元津补贴);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得到了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也有相应的提高。

  二是公用经费标准有较大提高。2010年,魏县安排公用经费每人每年300元,大名县每人每年400元,饶阳县每人每年800元,保障了基层政权的运转。

  三是民生事业实现了大发展。2010年,魏县用于民生方面资金4.1亿元,增长50.8%,大名县用于民生方面资金达8.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饶阳县用于民生方面资金4.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3.68%。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四是充分发挥上级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长效机制。如,发展经济,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做大“蛋糕”,把新增财力用于消化县级基本财力缺口;优化支出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精简优化人员;科学配置财政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双管齐下,一年消化财力缺口61亿元

  得益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河北省县级基本财力缺口不断缩小,2010年,河北省年初测算共有87个县(相当于全省县数的2/3)存在基本财力缺口,缺口额达70.73亿元。到当年年底决算,河北省还有25个县存在缺口,缺口额9.93亿元。当年消化缺口额近61亿元。

  这个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河北省财政厅预算局常务副局长姚绍学对记者说:“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后,我省及时跟进制定了实施意见,出台了基本财力保障办法,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对下考核机制,建立上下联动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长效机制。”他进一步解释:

  对县级财政通过增收节支、优化财源结构消除基本财力缺口的,给予奖励资金支持,对按财力水平不应存在基本支出缺口而留有缺口或以后年度缺口额继续扩大的县(市),适当扣减该县(市)省可调剂的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奖励财力保障工作做得好的县(市);对于自身财力不能满足基本支出需求的非直管县,除省级给予适当补助外,设区市也要通过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加大市级转移支付力度和财力下移等措施,帮助其弥补财力缺口。

  同时,科学分配测算奖补资金,向困难地区倾斜,采用因素法测算省对市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把县级基本财力缺口作为测算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海拔、温度和各项经费水平计算成本差异系数,体现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正性;在专项转移支付方面,根据地方人口、经济总量、财力水平、财政供养人员等客观因素,采用数学公式测算补助水平,并逐步应用于所有社会发展性专项转移支付。

  为了保证上级奖补的钱用在刀刃上,河北省建立了预算审查制度,强化县级预算约束。财力缺口大的县,每年预算在报本级人大批复前,先报省厅预算局审核,缺口大的县重点支出要优先用于保障县级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中央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2010年,除中央下达河北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全部下达县(市)外,省还通过省以下激励性财政体制下达对下补助84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市县财政处处长张拥军说。

  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和激励性财政体制双管齐下,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激发了县级发展经济的动力和信心,2010年全省县级一般预算收入达464.8亿元,是2003年107.2亿元的四倍,年均递增23.7%。县级财力总额达951.1亿元,年均递增23%。其次,县级财政支出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了基本支出需求,2010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387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1%。再其次,进一步保障民生领域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真正建立起了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保障机制,使县级有财力办事,落实各项民生配套政策,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