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可学“日本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3: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作者: 本报记者韩言铭整理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宏观经济的三大需求正在不断下滑。在出口方面,2007年出口贡献占比达到高峰,在次债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额迅速往下降。今年前10个月出口额的增长率是22%,把汇率和通胀因素剔掉以后,中国的出口额只增长了6%,明显低于GDP的增长率。去年,在剔除汇率和通胀因素之后,实际出口增长率为23%。
不仅是出口量,投资额也在大幅度的收缩。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前十个月增长率19.8%,去掉6.8个百分点的价格因素,投资增长是12%。而去年剔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是22%。今年与去年相比,存量投资需求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唯一表现稍好的是消费需求,从次债危机爆发后的几年来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从去年10月开始,政府决定将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压抑通胀,现在CPI降到了5.5%,农民收入情况将要发生改变,一旦农产品价格暴跌,无法保证农民的收入,也无法保证消费需求的增长。
在三大需求前景都不乐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往前走。现在必须转向以内需发展为主,但有两大因素制约内需市场,一是体制。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收入差距所形成的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不断下降;二是中国长期以来采取“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战略取向,这一取向导致国内产生大量的剩余产品,同时也造成城乡收入差距,压抑消费的增长。
其中第二个因素是主要原因。并指出必须推动城市化,只有城市化才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1994年,我在做国家计委地区司的一个课题时就提出,中国需要走都市圈式的城市化道路。中国人均耕地少,人口规模却非常庞大,一方面要搞建设,一方面还要保温饱。这样的发展只能走日本都市圈的模式,如日本东京、名古屋和阪神三大都市圈,日本都市圈模式可以节约耕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当时,还提出中国应形成九大都市圈,其中就有京津唐都市圈,已经把大厂包括进去了。现在发展实践来看,基本上还应发展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形态的都市圈还未产生。
由于中国的客观条件,我坚信未来一定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就这一趋势来讲,大厂离北京的距离是三十公里,与北京的一个区没有太大差别。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要把大厂变成京津都市圈里具体的功能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