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有没有胆量让员工持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8:4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中小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核心的其实是制度安排,比如——

  有没有胆量让员工持股?

  韩言铭

  编者按/

  大风起兮云飞扬。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一轮产业比拼的硝烟即将燃起。作为国内市场最为活跃的经济群体——中小企业也将因此而迎来全新的发展良机。

  然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近期联合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全景调查报告(2011)”也显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趋于恶化的内部问题和更为复杂的外部生存环境,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普遍的经营困难不断加剧。如果将这种困境比喻成一个魔方,那么融资、人才、管理、营销都是这个魔方的一个面,每一面都有困难。如何找出破解这个魔方的方法,不仅政府在试图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寻求答案,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11月18日,由中国轻工商会、中国经营报社、央视网企业频道联合主办的“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质量品牌大会暨最具竞争力中小企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国内近千家中小企业负责人会聚于此,与政府领导、知名学者、知名企业家共同探寻“新时期的成长动力源”。本期专题报道将全景式地展现与会嘉宾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言与良策,并对其中已经实现快速成长的部分中小企业代表进行典型报道。

  当下欧债危机演变波诡云谲,全球经济依然没有摆脱“低迷”阴影。伴随着持续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用工成本高企等压力,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趋于恶化的内部问题,经营困难不断加剧。浙江温州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家甚至出现或外逃、或自杀,成为中小企业经营受困的极端案例。

  转型突围成为中小企业不二的选择。在“寻找新时期的成长动力源”为主题的年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认为,企业本身有个完善的过程,借此机会做一些深度的改变,比如在产品结构上、在企业制度上、在产业选择上等方面做些调整。外部环境对于所有企业是一样的,关键是企业需练好内功,摆脱低成本竞争的模式,走上升级转型之路。

  外部环境恶化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并天然存在着一些发展劣势,如承受风险的能力弱、受资源约束程度高、正规渠道融资困难、交易地位普遍偏低等。再加上特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企业自身问题,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和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低成本策略参与市场竞争。

  而今年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将这种困境比喻成一个魔方,那么融资、人才、管理、营销、成本等都是这个魔方的一个面,每一面都有困难。目前,人荒、钱荒、电荒和高成本、高税费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产生的叠加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认为,今年因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加大,融资难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造成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民间渠道去借钱,在经营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一旦还不上贷款,资金链就会出问题。

  罗仲伟担心,一旦这个环节里边某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带动一串,像滚雪球一样,整个产业链都可能出现问题。如果大量企业这样,就会形成真正遍及整个行业的“倒闭潮”。

  他给出的建议是,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做好财务规划,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进一步研究创新融资服务产品,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细分,研究各类中小企业客户特点、经营规律和风险特征,通过加强和中小企业集群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诚信企业提供量身定制信贷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支付的抵押评估、登记等等交易费用。

  最近刚获得第二轮风险投资的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认为,外部环境都一样,只有企业内部跟别人不一样,关键是企业怎么样把外部环境利用好。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庆分析:最近国务院研究中心对1166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数据得出一个结论:第一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资金,而是人工成本上升,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所调研企业总数的80%。第二是原材料、资源、能源成本上升,占到60%以上。第三是税负,占48.8%。第四是价格利润低,占了40%。而对大家反映最多的资金紧张,调研企业中只有30%的企业认为有困难。

  张国庆给出的药方是,建议国家主管部门,比如税务部门能够给予中小企业一点帮助,虽然说政府正在做一些工作,但还不够,尤其在执行层面。当然,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个自我完善的问题。

  内部创新为上

  中小企业不仅贡献了超过40%以上的税收,更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寻找新的出路,政府和企业都在行动。从政策层面看,今年工信部出台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特别是中央对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提出更高要求,给中小企业寻求发展方式带来了新机遇。

  参与“寻找新时期的成长动力源”的嘉宾认为,建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机制需要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中小企业需要在税收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优惠。他们呼吁,各级政府不断强化、切实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实现“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转型升级目标。

  实际上,目前政府出台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很多,关键是如何落实。最近,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对小型微型企业从2012年起免征22项收费。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

  除了向上要政策、要环境之外,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前会长保育钧认为,在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应主动洗牌,兼并重组,将资源重新整合。“企业自身也有改革问题,企业也是需要不停地创新,制度变革。”

  保育钧给出五个方面创新的建议:第一企业制度要变革,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借势洗牌,这是体制变革的好时机,一定要想通,想不通只能是死路一条。第二是管理创新,中小企业管理就一个核心理念:做好企业文化。第三是技术创新,30%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好多企业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比如做传统制造行业把某一个产品做到极致就是创新。第四是经营创新,不要再打价格战,要做自己的品牌和渠道。第五是信用创新。

  慧聪网董事局主席郭凡生则认为,今天中小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其制度与规模不相适应。他主张民营中小企业应该让核心员工持有一些股份。

  “从1979年特别是1992年以后,实行一个新的政策即商者有其股,才有了中国家族和私营企业从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辉煌史。回过头来看,那时的产权制度和企业规模是对应的。”郭凡生说,企业做大了,产生了看不见管理的时候,仅仅老板“商者有其股”已经远远不够了,优秀员工不断出去创业加剧竞争。当面临这些困扰的时候,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郭凡生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的不是资本问题、技术问题、用工问题、组织结构、产品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虽然管理还有很多问题,但核心是制度问题。

  而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资金和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在转型升级路上,中小企业要想顺利跨越资金、人才、管理等这些瓶颈,不仅需要通过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来实现突破,还需要通过管理方式、商业模式与经营理念的创新来实现突围。

  具体到路径,罗仲伟建议,一个是进入一些新的产业,比如“十二五”规划提出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考虑在这些产业中中小企业如何参与进来,如何改变。另外一个是在原有产业中如何通过进一步的积累改变发展方式,改变战略,逐步摆脱现在粗放的、以低成本竞争的方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