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府助力香港小商店生存有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郭兴艳

  “拿一包万宝路。”

  63岁的郑伯从褪色的木椅上利落起身,走向这个看起来有点“嫩”的顾客。“不卖。”他干脆回应。“买个打火机总行吧?”男孩自觉理亏,递上5港元硬币迅速离开。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控烟公约缔结方,香港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但这种商家的自制行为,出现在不足十平方米的简陋商店颇令人意外——尤其这家名为“兆晖士多”(士多与store近音)的小店只是位于红磡机利士南路的转口处,人流并不畅旺。

  更令人惊讶的是香港小商店的多元和密集。湾仔轩尼诗道上,有像“兆晖士多”一样出售香烟饮料薯片零食的小便利店,有专卖瓜子花生糖果的零食店,有打着“十元任选”招牌,卖杯碗刀叉的家居用品店,更有既卖奶粉化妆品日用品,又卖鲍参翅肚和中药材的小药店。

  在纯市场自由竞争的香港,入行基本不设门槛,做生意只需为所得利润缴纳16.5%的利得税。在不盈利不交税的税制鼓励下,勤劳的香港人一直热衷创业,方才缔造了如斯繁荣的商业城市。

  但唯独不见的是国际大型超市家乐福和沃尔玛的身影;而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下,小店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实际上,家乐福曾尝试通过香港走向内地市场,但最终从香港撤退直入内地。

  本报持有的一份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法国家乐福进驻香港,高峰时期一度开设了四家大型超市。

  雄心壮志的家乐福最终出师未捷。2000年9月18日,家乐福关闭其在香港的四家大型超市并宣布退出香港零售市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人快速快消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与内地和国外民众并不相同。香港人多地少,市场相当细分,不少大型购物中心形成类似城市综合体,而超市只是其中一环,家乐福等的“一站式”模式并不适用于香港。

  更重要的是,香港上世纪90年代便发展成惠康和百佳超市双雄争霸的局面。

  同时,上世纪80年代进入香港的24小时便利店“7-Eleven”扩张迅猛,截至今年11月已有900间遍布香港。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连锁便利店商品价格比普通超市贵近三成,但由于适合香港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发展相当迅猛。

  在超市巨头和连锁便利店的夹击下,郑伯等小商户只求生存。“十几年都没钱赚还要亏,幸好不用交税、(铺面)业主人好租金便宜。”他透露。

  香港税务局资料显示,除盈利才需交利得税的统一规定外,所有为赚取利润而支付的开支均可获得扣除。“按照以往经验,创业首年可获得的折旧免税额都很大,因此在第一年一般都没有任何应交税的利润。”

  香港税务局还在“新开设业务须知”的介绍单张里为创业者合理避税“指路”,包括将本年度亏损转结到下一个年度,以抵消将来的业务利润;可选择按照个人所得税办法计税(累进制且享有多项免税额,最高15%税率),以减轻以16.5%利得税计税的负担。

  上述税务措施适用于所有企业。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言人向本报表示,政府并没有提供特别的税务优惠给中小企业,但有为中小企业而设的商业推广训练活动,以及中小企业信贷计划。

  对小商户们来说,这些措施最多只能帮助他们“活下去”。 郑伯说,由于三个孩子都在打工养家,“兆晖士多”只是他晚年生活的寄托。“全部都是超市和7-Eleven控制,我们这种已经是古董了。”

  消委会发言人指出,目前两大超市集团进驻大部分大型购物商场,拥有本土优势,而上述情况 “是在迫使小商户与超市集团合谋定价”。发言人还称,由于香港仍未有竞争法或反垄断条例,不能确保市场有公平竞争及消费者利益受到保障。

  尽管如此,每天从罗湖过关到港超市购物的内地游客仍感叹,香港东西比内地便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