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改委数据显示9月炼油行业利润约4亿前三季度仍亏11.7亿两桶油自称亏645亿再遭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16:52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劳佳迪报道 制图 任萍

  月初国家发改委和“两桶油”就曾上演的数据“掐架”,因为统计时点的不完全匹配炮制了一出“罗生门”,但到了本月底,随着官方1-9月数据的明朗而最终呈现出更明晰的版本。

  上周五,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称一直被“两桶油”作为涨价筹码的炼油亏损已经扭亏,9月实现了约4亿元利润;而前9月炼油板块的净亏损数额为11.7亿元。据悉,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数据一亮相,便引来市场哗然。一个月前,中石油、中石化的三季度业务报告曾联袂出演巨额亏损的 “苦肉戏”,表示前9月亏损合计达到661亿元。当时,由于发改委发布的对应数据只截止到8月,所以石油方面一度辩称数据天差地别的原因是统计口径。

  今早,统计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解释称,统计局统计调查是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由被调查单位定期报送统计调查表等多种样式的结合。而两巨头的测算方法却如堕云雾,其结果是否靠谱令人质疑。那么,难道公众还有必要再为难以自证的亏损逻辑继续买单?

  掐架1数据竟相差56倍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虽然9月炼油行业的利润同比出现了94%的降幅,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回落,动态的炼油利润已经“顺势”扭亏为盈,从报亏变身“吸金机器”,单月就净赚了4亿元。

  在9月盈利的对冲下,国家发改委曾公布的1-8月合计18.4亿元的亏损额进一步缩窄到了11.7亿元。而根据“两桶油”三季报,1-9月亏损分别达到415亿和230.9亿元。

  两者的天壤之差,不禁令人疑窦丛生。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是来自国家统计局口径,是对包括两大油企在内的整个炼油行业的描述。

  “炼油行业其他企业的盈利对冲了两大油企的巨额亏损。”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相关人士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漏洞”为来自"两桶油"的数据急打“补丁”。

  不过,这一解释显然不具备多少说服力。记者注意到,全国炼油企业共有 340多家,若这一解释合理,这就意味着今年前9个月中石化、中石油两油企之外的其他炼油企业净利润高达600亿元。

  “难以置信”--这是今早记者采访多位石油行业分析师得出的共同结论。“一看就是数据有问题。”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峰对记者表示。事实上,目前两大油企占据了整个炼油行业产能的8成,以此计算,每相同单位的产能,两大油企亏损80.6元,其它炼厂则可盈利316.6元,正负相差近400元。

  如果再算上油价上行期一直被两巨头刻意割裂的化工板块利润,亏损需要由涨价来补贴的说法就更匪夷所思。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说法,9月单个月,化工行业共实现利润316亿元,虽然这一数值的同比增速还比8月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但还是拉动整个9月石化产业利润360亿元。而前9个月化工板块的累计利润则高达2889亿元,同比猛增了50.7%。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说“掐架”到这种程度的两组数据还没有任何存疑之处,实在难以服众。

  探因2未知的测算方法

  那究竟是谁的统计数据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得去问发改委和‘两桶油’,它们的测算方法到底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么大的结论差异。对于两种测算方法,公众都是懵懂的,我们也不知道是统计的依据是什么。”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告诉记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都是通过各类统计调查得到的。就调查方式而言,统计调查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由被调查单位定期报送统计调查表等。 ”统计局系统内一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解释道,“其中,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被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断全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分别是在被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一些重点对象或典型对象进行调查。 ”

  她还告诉记者,从执行调查的单位看,一般可以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像这次发布的化工行业的数据,再比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工业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等等这些数据,都是通过国家层面直接统计调查得来的,而其它有些数据,比如对外贸易数据、环保、金融保险等就是通过各个部委调查得到。

  “现在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是纳入到国家统计局的网络当中,企业可以直接把报表通过网络上报上来,还有一些统计是按照行政区划一级级汇总上报。 ”她对记者强调,测算方式中还包括抽样实地调查,“这个结果是多种统计方式的结合,结果是扎实可靠的。 ”

  相对的,两巨头声称的天量亏损却缺少测算方法的靠谱依据。几百亿,对于公众来说数额之巨已接近抽象。但炼厂生产成本的不透明,诸如原油质量、成品油产出率、炼厂工艺、设备、人工及运输成本等多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的现状,却让稍有会计学常识的人难以接受“言亏”的定论。

  深思3民营地炼陷盈利悖论

  此外,对于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其他企业的盈利对冲了两大油企的巨额亏损”的说法,也遭到了市场的猛烈炮轰。 “前段时间不是还在说无油可炼吗?怎么又变成巨额盈利了? ”一位观察人士如是反问。

  “现在部分分销公司,假设原先每天需要供应100吨柴油,如今到货入库的还不足50吨。 ”日前,华东区多位炼厂人士也曾对晚报记者证实,除了供给一些“黄金客户”,绝大多数柴油是用于保证自己旗下加油站供应。

  事实上,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全国每年统一配给地方炼厂的原油仅179万吨,与1.3亿吨的炼能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在进口燃料油和低品质油渣等的支持下,地方炼厂勉强维持着4成左右的开工率,每年炼油只有近4000万吨,而近9000万吨的产能空置浪费。

  “退一万步说,即使民营炼厂可以实现盈利,为什么两巨头反而不能? ”上述观察人士又反问道。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率超过50%,价格波动对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肯定有较大作用,但炼油成本还包括加工成本,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升级等手段能够降低。

  记者在一份石油巨头系统内部交流材料中看到,我国炼油加工企业起步较晚,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加工重质含硫原油的装置与重质含硫原油的进口量尚不匹配,也是导致原油采购成本居高难下的重要原因。

  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调,炼油行业亏损已经得到缓解。据悉,今年5、6月份,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炼油行业亏损也达到顶点。 8月开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开始下行,特别是9月份下旬后加速下跌,到10月初国际油价探底。

  与国际原油涨跌同步,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受到原油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7月份全国炼油行业亏损达到48亿元;8月份行业亏损40亿元。直到9月份,全国炼油行业扭亏为盈。

  记者查阅中石油、中石化公开数据显示,中石油前三季度销售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80.21亿元,同比增长59.5%。中石化前三季,销售板块实现经营收益319亿元,同比增加36.8%。如果将销售板块和炼油板块合算,两巨头销售和炼油两板块合计亏损146亿元。

  此外,中石油前三季度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1.36亿元,中石化化工板块实现经营收益237亿元,同比增长128%。照此计算,两巨头炼油、销售和化工三板块核算,盈利122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