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乳企否认“绑架”新国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潘洁 实习生 胡哲

  “在新国标制定中,消费者话语权缺失也是一大弊病。”

  ——王海

  “新国标最后被改动,说明标准制定的过程不够透明。”

  ——宋亮

  企业绑架了国家标准制定?日前有媒体获得的中国乳品新国标内部待议稿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消息一出,随即引来一片舆论声讨。

  11月29日,部分乳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最终稿要综合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见。今年6月初乳制品新国标出台之际,社会各界就纷纷用“全世界最差”、“一夜倒退25年”等字眼“炮轰”该标准。

  乳企皆喊冤

  “我至今也没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魏荣禄向媒体透露。

  魏荣禄介绍,关键性标准中,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克以上的标准;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也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这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此言一出,原本紧张的公众“神经”再度被绷紧,参与标准起草的乳企一时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乳企却纷纷喊冤。光明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行业标准最终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乳企没有决定权。

  此外,伊利在发给媒体的回复中表示,“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参与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但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讨论稿需要提交给专家组进行多轮的技术探讨,最终提报给国家相关部委的送审稿代表了来自协会、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并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

  蒙牛则是以反问媒体的方式自我辩护。“正如你们要做一个大型报道,部门主任要求记者先提供一个方案一样,相关部门只是让我们提供一个范本而已,企业是做不了主的。”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标诟病多

  然而,令多位参与国标制定的专家不解的是,新国标中“蛋白质”和“菌落”两个关键性指标,虽然当时已在奶业专家的力主下达成了送审稿,但最终公布实施的新国标与原定商议的结果出入很大。

  资料显示,2009年8月19日,达成送审稿的条件是,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但在2010年3月26日卫生部批准实施的新国标中,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标最后被改动,说明标准制定的过程不够透明,而蒙牛等乳企左右新国标的说法,不排除外资企业借势炒作,中国乳品市场已乱象丛生,质疑声将导致消费者对国内乳品彻底丧失信心。

  在宋亮看来,新国标之所以饱受诟病,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失。“欧美发达国家都有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以及相关的检查机构去探索产品的规范性,并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中,比如新西兰有专门的乳业国家实验室,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的、有法律保护的权威组织。”

  “在新国标制定中,消费者话语权缺失也是一大弊病。”素有“打假第一人”之称的王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关标准的制定应以消费者为导向,而不应用企业利益去衡量。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同类但不同质的产品,行业标准有必要区别对待,例如水牛奶的营养元素含量就明显高于普通牛奶,标准可以适当拔高。尽管有人提出异议,根据目前中国工农业发展的国情有些标准难以企及,但实际上,蛋白质含量高于2.95克以及菌落总数标准却是不难控制的。曾参与乳制品国标制定的专家曾寿瀛解释称,根据正常的奶牛饲养规范,按照科学配比,每一公斤的牛奶投放相应量的精饲料,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可能达不到标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