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汽车供餐”须三思而后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5:20 来源: 深圳商报

  □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

  前天,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深圳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其中最吸引媒体和读者关注的是,深圳拟在人民南、华强北、福田中心区、科技园4个片区进行“早餐工程”、“午餐工程”试点,由承办企业采用汽车供餐等现代餐饮服务的形式,在试点区域销售工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加工的早午餐。

  一些写字楼密集的片区吃饭难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采用汽车供餐的方式解决吃饭难更不是什么新手段。这里,不妨摘录一段本报去年10月21日的报道:“长期困扰深圳市民特别是白领们的早午餐问题,现在有了全新的解决模式。昨日,我市推出‘早餐午餐示范试点工程’,在市民需求较大的华强北、福田中心区、人民南和科技园等4个片区集中试点‘汽车供餐’新模式,首批20辆供餐汽车一到吃饭时间就会出现在指定的地点,为市民提供安全、实惠的午餐。”

  从媒体的后续报道来看,去年的“汽车供餐”甫一推出,便遭冷遇,口感、分量、花样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胃口。对于去年大张旗鼓的“早餐午餐示范试点工程”到底是成是败,主管部门并未作出总结,给出结论。现在又在同样的4个片区,推出同样模式的试点,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上回的教训,我们吸取了吗?上回遇到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吗?

  其实,汽车供餐和汽车卖菜很不一样。卖菜,只要便宜,肯定就能受欢迎。而供餐,因素就要复杂得多。作为推动这一试点的主管部门,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事情想深想透,然后才有可能做好这件事情。

  一是不能有救灾心态。不要看着这些片区的人吃饭要排队,有困难,就以为只要把饭送过去,就如雪中送炭,一定会受到追捧。所谓吃饭难,不是说华强北、科技园有人吃不上饭要挨饿,而是有点像上下班公交车的拥挤,挤一挤,等一等,还是能吃上饭的。所以,解决这些片区的吃饭问题,一定不能把问题想简单了。

  二是不要有刻舟求剑心态。不要以彼时彼地的成功,拿到这里来套用。在刚刚过去的大运会期间,深圳餐饮企业曾经为大会提供工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加工的盒饭,而且颇受欢迎。现在,很多人认为,这种经验可以复制。可是,我们不能忘了,大运盒饭,一来不用吃饭的人埋单,二来采购价据说是二三十元。这样的经验,很难复制。

  对于这些片区的午餐问题,我们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到底怎么办?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地方的吃饭难到底难在哪里,难到什么程度,有关机构不妨深入这些地方,进行调查研究,最好能选择几家公司,追踪一批员工,认真了解一下,解决吃饭难的诉求点到底是什么。

  其次,吃饭问题是个生意,而不是福利。所以,我们在发现精准的诉求点之后,就要探讨能不能通过市场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可否通过调整规划增加一些餐饮经营场所。而即使要通过餐车的方式解决眼下的问题,也不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让麦当劳、肯德基、面点王之类更受市场欢迎的企业加入竞争。

  既然用汽车拉来的午餐也是要卖钱的,我们就应该把买卖当买卖来做。否则的话,政府给了补贴,企业投入了成本,消费者却不买账,这样的结果,是谁也不想再看到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