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信贷亮"红灯" 美银行业杠杆跌至冰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07: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3年前,全世界曾深受“高杠杆”之害。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大家都在拼命借钱买入次级债,最后“嘭”的一声全都爆掉了。现在情况正好相反。据美联储披露,今年10月美国银行业杠杆为7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6倍。

  好消息是,低杠杆反映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健康。坏消息是,这也可能暗示信贷环境正在恶化。

  银行惜贷严重

  美国罗奇代尔证券(Rochdale)股票研究副总DickBove愿意与其他人打个赌:此前大举卖空银行股的投资者,最终会后悔。他认为,银行股本轮暴跌,并非由基本面驱动而是市场恐慌所致。实际上,这些银行无论是盈利或贷款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在2012年,欧债危机反将利好银行股,最终基本面将推动股价上涨。

  这听上去有些疯狂,因为近期最炙手可热的银行股都像泄了气一样。截至周一,本月以来,高盛下跌了17%、大摩下跌22%、连业绩最为稳健的摩根大通跌幅也超过16%。相比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只下跌不到4%。

  那么,Bove手中的获胜筹码到底有多大?他也许明白这一点,即便美国银行业并非对欧债刀枪不入,但至少也比欧洲银行多穿了一层“盔甲”。据美联储本周公布,除去才倒下的曼氏全球(MFGlobal),10月美国银行杠杆比率是7:1,已接近此前6月创下的新低6:1。而在2007年12月,该杠杆还高达36:1。对此,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sephLaVorgna认为,这暗示美国银行整体财务情况良好,它们能承受市场负面冲击。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情况正变得让人不寒而栗。据美联储最新调查显示,10月银行按揭意愿率为18.8%,低于年化平均水平23.7%。事实上,惜贷并不难理解。尽管美联储通过印钞强行将资金注入银行,但鉴于失业率高企以及房地产复苏乏力,这些银行宁愿将钱放给新兴市场,也不愿贷给个人消费者。值得一提的是,最近6个月信用账户申请量正持续上升,显示消费按揭意愿升温。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人们想消费,银行却不给钱。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美国银行贷款放不出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未来可能愈发严重。原因是消费者从上轮危机以来一直在去杠杆,这就导致银行同样缩减其杠杆,而现在还看不到杠杆复苏的迹象。由于消费占美国GDP比重很大,这将钳制房地产、就业等市场复苏。

  应押注消费股?

  消费者持续去杠杆,正是银行杠杆比率降低的直接理由。据纽约联储报告,三季度因按揭余额下滑1.3个百分点,全美消费者债务环比下降。整体消费者信贷率较第二季度低出0.6个百分点,显示住户仍因上轮楼市崩溃而经历持续去杠杆。

  “当前美银行坏账率处于历史高位,导致其信贷政策偏紧,所以杠杆率降低”,长江证券宏观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消费信贷来看,其杠杆回落空间有限,但是说要看到负债率的扩张现在还很难。一定的债务负担是健康的。目前美国经济还能保持增长,主要是产能扩张提供了动力。但回顾之前几轮周期,复苏阶段都会有这样一个节点,即库存周期回落再由产能扩张接续的阶段。但现在房地产仍是掣肘经济的重要因素,故相比以往几轮经济周期,现在增速会相对弱一些。”

  对冲基金SmeadCapital首席执行官BillSmead提出,像星巴克、迪士尼这类公司,在过去3年~4年业绩都增长强劲,无论经济衰退与否。这表明,如果美国人不去买房子也不频繁买汽车,他们很可能将节约出来的资金进行日常消费。美国住户债务比率已从2007年巅峰降下来,这让人想起了1982年~1992年,当时美国经济开始了一轮大繁荣。如果未来5~7年失业率降至6.8%,那么消费者肯定会更有信心。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