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口老龄化:悬在欧洲经济上方的利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23:30 来源: 中国财经报

  ■ 熊爱宗

  短期来看,如何有效化解老龄化支出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成为影响欧债危机解决的一个关键。

  长期来看,老龄化及伴随的总人口增长停滞所造成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将使欧洲经济复苏困难重重,这也许是更令欧洲忧心的问题。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0亿,就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欧洲和日本却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困扰。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政府和社会的负担,造成经济竞争力的不断下降,这一问题在欧洲尤为突出,其不但是造成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影响着欧债危机的解决,它关乎欧洲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同时,从全球层面看,人口老龄化也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成为欧债危机的一大推动因素

   在欧洲,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政府的相关福利支出也成倍增长,从而造成政府赤字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欧洲各国违反《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一个极大的推动因素。

   欧洲建有完备的社会福利体系,老龄化支出在整个经济支出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根据欧盟经济政策委员会老龄人口工作组的统计,在欧债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欧盟国家的老龄化相关直接政府支出(包括养老金、卫生保健、长期护理服务)占GDP的比例为18.1%,欧元区则占到19.1%。分国家来看,老龄化直接支出占比最高的国家是法国,占该国GDP的22.5%;其次是意大利,为21.6%;德国和希腊分别为18.7%和18.1%,葡萄牙和西班牙则分别为16.0%和14.4%。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重欧洲的福利支出负担,使财政赤字不断超标。

   人口老龄化对欧洲的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压力,使欧洲经济活力下降,不仅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反而削弱了支撑福利支出的经济基础,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据欧盟老龄人口工作组预计,从2010年开始,欧盟15岁至64岁的人口数将会逐渐减少,到2060年,这一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67%降低到56%。欧洲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劳动力供给短缺。

   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人口老龄化都是悬在欧洲经济头上的一把利剑。短期来看,如何有效化解老龄化支出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成为影响欧债危机解决的一个关键。而从长期来看,老龄化及伴随的总人口增长停滞所造成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将使欧洲经济复苏困难重重,这也许是更令欧洲忧心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已成全球性问题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欧盟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5.6%上升到17.4%,而欧元区国家则从16.2%上升到18.3%。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未来50年内情况将更加严重。据欧盟老龄工作组预计,到2060年,欧盟老龄人口总数将会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番,预计总数将会超过1.5亿,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30%。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会给欧洲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据统计,欧盟在2010年每4个工作人口赡养1名老人,但是到2050年,每2个工作人口就必须承担这一重任,这将为欧洲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然而,人口老龄化趋势并不是欧洲特有的现象。从全球来看,老龄人口正在经历比其他年龄段人口更加快速的增长。目前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8.93亿,到本世纪中叶估计会达到24亿。届时,在发达国家,每3个人中将会有1名老龄人口;在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将会接近20%。

   日本作为全球“最老”的国家,其老龄化状况比欧洲更为严峻。2010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为2929万,占总人口的23.1%,老龄人口总数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据日本统计局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老龄人口占比将会达到39.6%,仍将处于世界第一的水平。

   2010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为40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其老龄化的压力要比日本和欧洲小一些。但是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人口将在随后的20年逐渐步入老龄人口行列,美国的老龄化压力将会逐步显现。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韩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在本世纪中叶也将或早或迟地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欧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指出,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预期支出将会为发达经济体带来更大的财政压力,平均而言,医疗保健和退休金支出预计增加额将占GDP的5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在目前的情况下,老龄化将欧洲、日本以及美国带入了一种僵局:一方面,财政秩序的恢复要求降低赤字水平;另一方面,老龄化的压力却要求政府不得不扩大支出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欧洲早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意识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2000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欧盟15国领导人通过了“里斯本战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通过提高就业率及生产效率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成本上升问题。然而,该战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欧债危机的爆发也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更加迫切。

   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试图依靠提高就业率和生产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支持老龄化支出的做法显得不切实际,而且远水无法解近渴。因此,短期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对养老体系进行改革,逐步降低老龄化支出对财政体系的压力,其中养老金体系改革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养老金体系的改革,目的是为财政开源节流。开源方面主要是对筹资模式进行改革。欧洲各国政府一直在养老金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政府再也无力继续承担庞大的给付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辟或扩展其他的养老金来源,积极实施私人养老金计划,例如大力促进企业雇主缴费的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等。

   节流方面,主要包括延长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的支付水平等。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政府提供援助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希腊提高退休年龄。意大利迫于欧盟和欧元区的压力,内阁也计划在2026年将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至67岁。而在2011年年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呼吁所有欧盟国家提高退休年龄。

   然而养老金体系改革并非易事。多年来欧洲高福利已成惯例,民众早已习惯于高福利的养老金制度,这使得改革阻力重重。因此,每一次政府推出改革计划,都会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欧洲各国政府不得不在其中求得平衡。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