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更闪耀的公共服务“符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5:38 来源: 中国财经报评论员文章
麦农手中沉甸甸的麦穗,城市一角拔地而起的保障房,文化广场上火爆的文艺演出,农家书屋里朗朗的读书声……很难想像,这些曾经与政府采购不怎么沾边的百姓事儿,如今却变成了政府采购的鲜明“符号”。
在《政府采购法》即将迎来颁布10周年之际,回顾过往的改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行10余年来,发生在实践中的最鲜明、最深刻的变化之一。政府采购开始走向公众,走进千家万户,标志着这场改革彻底跳出了部门支出手段的狭隘范畴,真正成为一项优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调控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并作用于时代发展潮流的长远和根本制度安排。
变化来之不易,政府采购制度自身的强力改革和实践被充分证明是发展的直接推力。改革推行之初,政府采购往往被人们视为“政府买东西”,无论是管理范围,还是实施规模,都囿于狭小的空间,采购活动也大多局限于部门自身的办公支出,用来满足维持机关运转所需。而随着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等监管机制的不断健全、运行和操作程序的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制度管理和实施范畴已经广泛作用于政府及所属机构的各类购买性支出。
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本世纪初以来,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为目标的公共服务改革逐步开展,要求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而以公平竞争机制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恰恰提供了一条可行之径。同时,强力推进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使政府财政资源更多地向公共领域和民生领域倾斜,由此为政府采购的结构性变化带来了基础影响。
正是由于紧扣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改革的形势,不断突破自身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政府采购得以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逐渐成其形,成其大。
目前,从实践来看,政府采购在公共服务领域已呈现出多点开花格局,并体现出由点及面的趋势。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和社会重大活动中,政府采购提供了相关建筑工程、设备以及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保障。在以良种采购、农机具购置、农家书屋、病险水库整治、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代表的“三农”领域,政府采购大显身手。以保障性住房、市政工程、社区服务、环卫垃圾处理项目为代表的城市管理,以购买公共文艺演出、文化下乡、中小学免费课本、学生保险、校园安全加固工程项目等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以基本药物、疫苗采购、医疗器械下乡为代表的医疗卫生,以购买养老服务、弱势群体救济扶持为代表社会保障等等,都有政府采购的直接参与。
政府采购公共服务赫然已成燎原之势,效果也逐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服务类采购规模增幅超过了30%,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项目也保持了稳步增长。通过参与公共服务,政府采购不仅实现了扩面增量、拓展了职能、提升了形象、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角色、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刺激服务产业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等探索了新途径。
成效令人欣喜,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给政府采购实践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总体来看,我国开展公共服务采购尚处于试点推广阶段,参与的范围和深度远远不够。面对复杂公共服务项目,我们的专业操作经验积累不够,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备,专业人才储备也显得有些单薄。这些无疑都是影响公共服务采购今后发展的现实难题。
民生若水,善行若涓涓细流,而坏事则如洪水猛兽。方兴未艾的政府采购改革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激发智慧,积累经验,趟开重重“拦路虎”,推进公共服务采购的努力才不至于浅尝辄止,才能真正筑造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