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新国标保护了谁的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见习记者郭钇杉
消费者不买账
10月19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含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广州市工商局公布的三季度3类食品质量检验结果显示,著名品牌三全以及海霸王的3款速冻食品也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南京市工商局本月17日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一批包括知名品牌在内的速冻食品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国内几乎所有速冻品牌都陷入“细菌门”。
依据现行《速冻预包装米面食品卫生标准》,上述速冻食品确实没有达标,但是,若依据新国标,这些食品将符合标准,原本被定为不合格的部分产品可能会由于标准转换变身为合格产品,这让一些消费者有点接受不了,担心新国标是否会影响食品安全。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巡视员段冬梅表示,“新国标”并不意味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降低。
但是,在速冻食品相继“出事”以后,不少消费者一提起速冻食品就撅嘴摇头,据记者了解,即使一些经常购买速冻食品的年轻消费者也敬而远之。超市周末本是促销时段,但一些速冻面食冰柜前已经是人丁冷落。
尽管卫生部和相关专家均表示,“新国标”更为科学、合理,但是有一点无法逃避,原本被定为不合格的部分产品可能会由于标准转换变身为合格产品,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
降低标准是否影响食品安全
从之前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到现在的“细菌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少演化为标准之争。关于《生乳》新国际的争论也是让消费者疑惑重重,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因“太宽松”遭到了质疑,中国乳品标准被有的业内人士称为“全球最差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陈尚武表示,之前我国的不少食品国标制定得非常高,但是并不科学。如牛奶的行业标准,就要充分考虑生产者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奶农生产出的牛奶因为达不到国标的要求,就通过添加剂等方式达到标准,反而增加了造假的可能性。牛奶本身是总菌数含量高的食品,在成品中适当放宽一些参数,反而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这次速冻食品“细菌门”也陷入了有关标准问题的舆论之地。思念食品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按照国家目前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水饺中确实不得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按照新的即将生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被检出有问题的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是达标的。这一表态引发公众对速冻食品标准“开倒车”和被企业绑架的质疑。
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严卫星表示:“过去对致病性微生物是零的概念,规定不得检出。但食品涉及种养殖、加工、生产、包装、储存、流通多个环节,多年的检测实践表明,完全不检出微生物几乎不可能,老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现实。”
严卫星强调,新国标中对于微生物允许检出含量的阐述,并不意味着食品安全标准降低了。“公众放心,保护健康的水平是没有改变的。
监管之道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是要施以重罚。比如2010年8月,美国发生因沙门氏菌污染而召回5.5亿枚鸡蛋的事件,国会法律委员会因此一致同意,必须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对明知故犯者的惩罚。无论哪一个环节导致食品、宠物食品和添加剂的污染、掺假和恶意误用,都在惩罚之列。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关专家建议,一是不断健全法制,各相关部门采取强硬措施,严厉处罚违规企业,增加违规企业的预期成本,同时,创造机会为其他守法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福利和资源;二是将违法不整改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借助媒体平台公诸于世,损害其市场信誉;三是通过奖赏等手段鼓励知情者提供有关信息,嘉奖守法企业,重罚违法企业。
据了解,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很多消费者已经失去信心,也是对此次新标准不买账的主要原因。企业和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反思为何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出现,原因根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