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鲜血拷问校车是是非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0:3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高德起

  必须要说说校车的事了。9月26日,山西灵石校车事件,7名初中生死亡,5人受伤;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校车事件,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

  教育部于是通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校车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所有省区市均已成立了省级专项督察工作小组,开始对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展开专项督察工作。

  看上去很给力的措施,遗憾的是,校车事件并未因举国督察而偃旗息鼓。教育部的话音未落,11月26日,辽宁省凤城再发校车事件,35名孩子受伤;三天之后,河南濮阳校车事件又发,15名幼儿和老师中10人受伤,其中4名幼儿伤势较重。

  接连不断的惨痛事故,如幽灵般与校车如影随行。据相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仅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一年间,全国各地共发生校车事故22起,死亡人数达到47人,平均每月有4名儿童惨死在上下学的路上,而监管不力、运营失当,几乎在每次校车安全事故中都有体现,孩子的鲜血在不断拷问校车的安全制度。

  国人震惊震怒,舆论的矛头开始指向有关部门。主管部门自有应对,“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十多个部委正在讨论我国校车制度的建立问题。”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如是说。

  在诸多孩子以血的代价,才换来督察、讨论之类的不惊不扰徐步而行的做派之后,不禁要问:一定要用孩子们生命的呜咽,才能唤醒管理的良知?

  更何况,在此之前,有关校车安全,不是没有人呼吁。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就提交了《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

  据周洪宇介绍,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财政投入不足是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最后的结论认为,4500亿的政府买单费用太大。

  买单费用太大,居然成了放任校车事故发生的理由,实在令人很无语。且不说经济发达的美国、法国、日本等国,校车已成不可侵犯的“特权车”,就连经济并不太发达的古巴、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校车管理体系,我们的有关部门却还在生命面前算计买单费用的大小,这无疑是件很悲哀的事。

  事实上,不仅周洪宇早就校车问题提出议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多年前在教育部领导调研的时候,也提出过校车问题,但是,“当时人家还诧异:你怎么会想到校车的问题?”看来,在人们看来相当重要的校车问题,至少在几年前是入不了某些大人物的法眼的。也正因此,袁桂林认为事涉校车,“关键是政府做不做和想不想做的问题。”

  现在的消息是,《校车安全条例》已经纳入议事日程。虽然这对于那些校车惨案中罹难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对更多的孩子们来说,这总归还是令人欣慰的,尽管它来得实在太迟了一些。

  简单地历数过有关校车的是是非非之后,不难发现,从重于泰山的生命屡受忽视,到终于受到制度层面的重视,其中的转变过程,有着太多不能承受之痛。

  无论有关部门对此是有所感想,还是毫无感觉,有一个现象却值得注意。据报道,校车话题的渐次升温,已经成了资本市场的利好消息,受此推动,二级市场里客车股闻风而动,一些资金朝这些“校车概念股”蜂拥而上。一些企业也开始摩拳擦掌,寻找市场突破口。

  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与此前有关部门的冷漠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说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但真的不希望,本应为孩子们构筑安全的校车,在溅染了太多的鲜血之后,又沾染上太多金钱的味道。不知道有关部门对此会如何看待,只好拭目以待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