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好面看东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曾有位友人出国洽公,一日接其短信,言简意赅:想吃泡面,众里寻之,难。面很对中国人的胃口,中国的面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美滋且美味,简单一碗面蕴含了中国人在饮食上的智慧:菜饭合一、方便实惠、易于操作、久食不腻。只要是中国人,不管长在习惯吃面还是习惯吃米的地区,都能说出不少面条花样。

  中国人还通过自己的足迹将面文化传播到华人所到之地,山东人把炸酱面带到了韩国,日本中华街里的中餐馆是日式拉面的发源地,由此,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品尝到这种朴实的食物。如下这些中国特色的面条,不知可以唤起多少中国人的味觉记忆。

  刀削面

  刀削面的制作,山西为代表,省内又以大同最为杰出,面的名字揭示了这道面的制作工具、制作工艺——用刀削成,而今菜刀已改成了刀片,但面的风姿犹存。“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几句顺口溜极恰当地描绘出刀削面的神韵,刀削面的面条呈三棱形,口味也由最初的猪肉臊子发展为牛肉臊子、羊肉臊子、蘑菇肉丁等多种口味。刀削面可煮、可烩、可炒、可凉拌,吃法多样,但最常见的吃法是煮后浇“浇头”(当地人多称“臊子”、“卤”),属于“干拌面”或是“半汤面”。

  炸酱面

  说起炸酱面,尤其是“老北京炸酱面”,总能与“皇城根”、“老北平”联系起来,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北京文化符号。

  最常见也最传统的老北京炸酱面为肉丁炸酱。现在吃老北京炸酱面,常常会看到“小碗干炸”的字眼。“小碗干炸”强调做炸酱的食材和烹调方法的精细,卖相的好看,与一般的老北京炸酱面相比,滋味更胜一筹。

  吃炸酱面时搭配各式各样的菜码,菜码常随季节的变换加入不同的时令蔬菜。

  兰州拉面

  早在清朝,诗人张澍就曾赋诗赞美兰州“拉面千丝香,唯独马家爷”。美食家唐鲁孙先生更是将兰州拉面称为“中华第一面”。

  当地人则很少非常正式地说“清汤牛肉拉面”之类,而是说“牛肉面”,简单又能会意。兰州拉面之所以驰名,占尽了天时地利: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产自甘南和青海的牦牛,放养于高原无污染的草场环境,长期能食用到许多野生草及药种;同时,制作兰州拉面调制面团时,不用盐、不用碱,而是使用“蓬灰水”。“蓬灰水”取材于“蓬蒿(水蓬)”这种植物,此水呈弱碱性,掺入面粉后能使面团柔软而富有弹性,易于抻拉成条而不致断裂。

  烩面

  “烩面”的“烩”取多种食材共同烹制、烹调入味之意。烩面起初由回民制作,源于抗日时期,此面推出后,深受食客的喜爱,逐渐成了河南的特色面。

  烩面的面条属于扯面,先抻后扯。先取出提前制作好的长条面片,双手各执面片的一端将面片抻长,然后再扯面,先将面片一分为二使其变细,如此依次操作,面条可变得更细,制作扯面需刚柔并济,操作不好极易造成粗细不一,影响食面时的观感。

  面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无法割舍的情感所在。虽然朴实无华,但总能给予吃面的食客们最大程度的味觉享受。

  (内容由康师傅饮食文化学院提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