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盟财长同意向银行业注资 专家称建立长效机制是拯救欧洲银行业治本之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7:20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张环

  继11月29日欧元区财长会议在希腊救助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扩容细节问题上取得进展之后,11月30日召开的欧盟财长会议继续在银行业注资、2012年财政预算等方面达成共识。就欧盟在银行业注资方面达成共识,12月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王家强表示,目前以欧洲银行业为传导链条的危机扩散模式已经形成,欧盟各国财长试图从注资、担保入手,“双管齐下”拯救银行业想法很好,但注入流动性毕竟属于一种短期行为,且由成员国各自政府的担保模式也存在很大缺陷,所以两项援助措施能否根治银行业顽疾仍存很大悬念,或者说仅靠两项措施应对危机还远远不够,建立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方是治本之道。

  据悉,欧盟财长会议讨论通过了对银行业的注资方案。会议主席、波兰财长文森特·罗斯托夫斯基表示,要为危机下的欧洲银行业建立一个资金“缓冲带”,以防范银行持有的主权债券贬值带来的影响,不过目前具体注入资金数额待定,预计将在下周初公布。他强调,由于注资额是一个具体数额,而不是一个比率,这意味着注资目的不是去杠杆化。对此,王家强认为,欧洲银行业目前问题严重,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融资压力,甚至有个别银行被迫以变卖资产为生,可以说流动性短缺已成为制约欧洲各银行未来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注资如同“输血”,的确可以有效缓解“燃眉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

  欧盟财长们还就银行业债务担保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财长们更倾向于由各国政府来提供担保计划,而否决了此前有关建立泛欧银行担保体系的提议。但此共识一经透露立即遭到了部分欧盟官员和银行业专家的质疑,称这一计划的缺陷在于欧元区“边缘国家”以及一些东欧国家政府本身就面临严重的融资问题,政府信誉早已一落千丈,让这些政府提供担保实际上等于让这些国家的银行无法受益于所在国家政府的担保,反而会加重市场担忧情绪,给本已岌岌可危的欧债局势火上浇油。王家强同意这一观点,也认为由各国政府来提供担保的方法目前没有可行性,相比之下,被推翻的泛欧银行担保体系则更具效力。不过,建立统一的债券担保体系倡导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这是那些享受AAA评级的欧元区国家政府很难接受的,这也是德国一直反对欧元区共同债券提议的初衷。

  “当前,以银行业为传导链条的危机扩散模式已经形成,但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根源并非主权债务危机,”王家强表示,“事实上,主权债务危机只是一个催化剂,而包括资产规模过度膨胀、融资来源脆弱性高以及外部敞口风险巨大等三大经营软肋才是导致银行业危机的根源所在,而这早在雷曼危机爆发的十多年前,就已开始逐步累积。”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持有大量美国次级债,欧洲银行业受到了外部“有毒”资产的侵蚀,但由于规模相对可控,欧洲银行业受到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冲击相对更大。不过幸运的是,在欧元这一强有力区域货币机制的保护下,欧洲银行业得以“抱团取暖”,且当时欧洲国家的财政部门还有实力对银行机构开展注资、债务担保等援助措施,为银行业建立起一道防线。只有经济容量小的个别国家银行业处境相对困难。“然而,今非昔比,”他说,“目前欧洲银行业正遭遇巨额外部风险敞口损失和流动性紧缩的‘双重打击’,加之欧洲各国的财政实力已大不如前,如果没有来自国际社会和私人部门的外部援助,欧洲银行业将在劫难逃。”

  显而易见的是,为阻断债务危机向银行体系扩张的链条,欧洲各国应花大力气根治银行业经营中长期存在的顽疾。王家强说,“如今,希腊违约风险已退居二线,欧元区各国政府应从结构重组、转变经营模式和加快推进宏观政策与金融监管一体化进程这三方面入手,建立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方是治本之道。”他认为,首先,欧元区应继续推进银行结构重组,降低银行规模过大与行业过度发展的风险。虽然比利时、法国合资的德克夏银行不幸倒下,但随后被拆分并部分国有化的思路值得借鉴并推广。德国和法国也针对此事,一致认为整个欧洲银行业需要进行资本重组。可见,欧洲银行业结构性调整的步伐已经迈开,未来将有更多银行业拆分与重组计划产生。其次,欧洲银行需转变经营模式,转变过去走综合发展、过度国际化的业务模式。最后,还应加快推进宏观政策与金融监管一体化进程。他解释说,目前欧洲虽实现了货币一体化,但各国财政仍相对独立,这使得各国在银行机构救援中立场和矛盾分歧较大,往往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此外,由于各国金融监管政策不一,导致相当多的监管套利和资本频繁跨境流动,这都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