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应成为实体经济的“服务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7:21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万荃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的地方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金融系统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处理好金融业与百业的关系。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业内专家指出,要处理好金融业与百业的关系,首先就要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
毋庸置疑,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工银金融租赁总裁丛林指出,金融的根本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资本市场等问题,充分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应注意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不能本末倒置。发展金融业必须坚持金融的去杠杆化,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需求。而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要降低金融系统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胡锦涛主席日前在APEC会议上表示,应出台新的有力举措,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应该重点关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融资、财税等手段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困境,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坚实支撑。我们看到,围绕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信贷政策已经在渐次推出:10月12日,国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10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银十条”补充通知,内容涉及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金融服务机构准入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等多个方面;央行日前在《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也表示,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在保持必要总量调控力度的同时,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
“当前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流动性通往实体经济的渠道,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保证金融业不要远离实体经济。”郭田勇建议,未来应把更大的力量放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体经济领域。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去,并发挥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同时加快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有效搭建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实现对接的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
“银行体系能否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关键因素是银行机构本身能否保持健康性。”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应考虑如何修复自身资产负债表、充实资本金以及消化不良资产,从而不断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尽管当前中国大型金融机构资本金仍然保持充足,有能力继续向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但各方仍需保持警惕,保持金融机构持续健康。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内,根据各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经营稳健性状况以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对调控参数进行调整优化,并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金融机构适当倾斜,支持资本充足率较高、资产质量较好、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贷政策执行有力的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
对于金融业如何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防范和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对于监管当局,坚持审慎支持,风险防范,持续监管。坚决整治和打击违法违规借贷行为。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选择优质的企业和客户做业务,在起点上降低风险。对于已经产生的贷款,银行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控,防范可能产生的问题。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的动态监控,还应该通过充实资本金、存贷比和流动性等措施来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远离高杠杆率衍生产品和过度创新业务。对于企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