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药进中国走得艰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7: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印度产“仿制药”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受欢迎。图为一家印度药店
驻印度记者/胡唯敏
前段时间,中印战略经济对话(SED)在北京举行,印度各主要媒体对此次对话给予了高度关注。其间,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提到,印度在制药业方面相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国对印度制药业开放市场。
然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印度制药公司在世界其他市场上的销售顺风顺水,但由于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不占优势以及面临多方竞争等原因,其开拓中国市场的道路走得并不顺利。
20年前初到中国
印度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以来,依靠的不是加工业的扩张,而是几个立足于国内原有技术基础的产业,生物和制药业是其中之一。印度制药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医药产品的质量在亚洲国家中居于突出地位。
印度政府对本国医药产业提供优厚的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它们抢占国际高端医药品市场。目前印度医药企业在欧美等市场除直接设立海外分公司外,还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不断拓展其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覆盖面已经涵盖了欧美、俄罗斯、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
中国一直是印度医药企业相当重视的一个巨大市场。上世纪90年代,印度药企已经在广州等地建立合资企业。尽管从生产规模上看,印度制药业不及中国,但其在与国际产业标准和产业链相融合的能力上却明显优于中国。
在中印医药贸易方面,中国虽然是顺差,但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医药产品中80%以上为原料药,这些产品在印度进行精加工或制成制剂后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返销中国。虽然印度制药公司在世界其他市场上的销售顺风顺水,但由于市场准入规则和营销理念的差距,截至目前印度医药企业并没有真正打开中国市场。
名声在外但水土不服
印度拥有大批精通英语、在西方教育体制下接受教育的专业人员,这决定了印度医药企业在与西方接轨、融入国际产业链的过程中占据一定优势。一些印度制药企业很想利用自身优势,尽快打开中国这个当前世界第三大、未来更有无限商机的巨大医药市场。
但印度药企显然没有预料到中国市场与西方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之处,那就是非英语化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同。中国人自古拥有自己的医药理念,对于健康以及人与医药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认识,这些都与奉行西医标准的印度医药企业有着许多重大的差异。因此,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还很少能见到来自印度本土药企的产品。
然而,关于对于某些疾病印度药有效的传言却在中国不断有所散播,以至于这些年不断有人千方百计托人从印度带药品。笔者就曾多次受托从印度购买一种据说对某种癌症有效的药品。这种治癌药品据说首创于英国,但在专利期限到期后,印度药企开始使用同样的配方自己生产。由于成本较低,因而印度产的这种药品价格低廉,从而引起中国患者的关注,一些中国医生也经常鼓动病人设法到印度购买。但据笔者观察,指望服用几瓶印度产的药片就能产生疗效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笔者曾经为国内亲友购买过这种药品,但遗憾的是它们最终未能挽救病人宝贵的生命。而且至今笔者也没听到过有关因服用这种药而癌虐痊愈的案例。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印度医药持迷信的态度显然是不对的。
伪劣假药是隐患
近年来,印度制药业在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伪劣假药的产生和危害。由于政府对本国制药业的一味促进扶植,导致制药业在监管上出现疏漏。同时,有才干的专业技术人员纷纷涌入大型制药公司,政府医药监管机构的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印度产“仿制药”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受欢迎,每年的出口总值高达数十亿美元,因此,一些印度制药企业便放松了对医药产品的质量管理,导致伪劣药品的出现。据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印度市场上有许多包装精美但疗效可疑的药品,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极易上当。甚至有消息说,目前在印度市面上假药约占0.4%,不合标准的劣等药占8%。伪劣假药玷污了印度制药业的名声,也打击了印度药品的外销。
为了加强治理,印度政府去年重新修订了药物质量管理的有关法令,重金悬赏鼓励市民检举假药生产者,制售假药者一旦查实可被判处终身监禁。
拿到“国际通行证”
医药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标准。在当今国际社会,任何国家的一项产业要想获得市场准入,就必须遵守主要由西方国家很早以前建立的行业标准。由于印度在政治上和语言应用上均属于西方系统,因而在进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标准体系过程中占尽了先机。
当前的国际药政管理体系是以“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所制定的标准为规范的。近年来,印度医药企业已经达到了ICH的标准,因而拿到了进入大部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印度国内廉价的生产成本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医药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首先遭到了西方标准的强硬壁垒。
(胡唯敏)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