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碳交易体系有待完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21:5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刘杰 北京报道

  中国最大交易所北京市环境交易三年的碳交易量只有300万吨,但是这一交易量还不到欧洲气候交易所一天的交易量。

  对于国际碳交易,其主要市场在欧盟,欧盟在全球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最积极,其碳交易规模很大。中国自2008年开始陆续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当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成立,中国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体系的第一步。但是中国的碳交易规模很小。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曾经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是全国碳交易规模最大的一个交易所,这三年的碳交易量约300万吨,还不到欧洲气候交易所一天的交易量。中国碳市场现在太小。

  目前推动国内企业开展碳交易的最大阻力是碳交易排放权分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特点各有不同,这就涉及到一个碳排放权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在发展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需要严格设计交易模式。

  为了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将在国内设立首批低碳试点,其中包括广东省、陕西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天津市、重庆市以及深圳市、厦门市、南昌市、贵阳市、保定市、杭州市。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试点地区要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编制低碳试点的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率先开展碳排放交易,但是仅限于企业自愿交易市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因为企业并没有被强行限定排放的指标限制。如果一旦国家明确每个省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各地将可以再细分排放指标。虽然国家现在治批准了7个城市碳交易试点省市,并不意味着国内其他城市就不能再继续碳交易的尝试。

  当下,贵阳、厦门、杭州、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市的相关能源环境所业务都已经包括了一些碳交易的内容。但是国家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试点省市先行先试,在2015年将碳交易扩大到全国范围。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借此推动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以后再推动与发达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

  因此,要解决碳市场的问题就需要确定强制的碳排放额度,确定各地的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同时考虑碳交易对企业成本以及对物价的影响来测算总的碳排放量,最后把排放额再分解到每个单位和企业来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

  日前,碳交易试点7省市的重庆市已经提出其碳交易中心2012年初挂牌,开展第一批碳交易。力争2013年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此,重庆市需要首先编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

  梅德文建议,我国设计探索碳交易需要考虑金融市场的特点,通过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价值发现、风险对冲等手段建立资源补偿标准。从而健全整个碳交易的体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