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展低碳是中国必然选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21:52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从哥本哈根到德班,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低碳化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忠秀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追赶型的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但同时相伴随的是高昂的环境代价。在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诉求的背景下,把握时机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源性压力

  赵忠秀认为,资源紧缺状况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源性压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由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相对不足,新型能源比重过低,造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201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并带来了全国85%的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重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不断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2010年为0.56,下降趋势并不明显,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动能源需求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刚性增长,这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形成了突出的矛盾,成为倒逼我国积极寻求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内源性压力。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赵忠秀指出,提高产业竞争力,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具有两重意义:一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结构升级,二是对新能源市场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在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约占47%,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重偏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技术效率偏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在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方面对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能够极大的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创造和扩大新能源市场规模,增加就业机会,为促进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打开新的发展思路。

  发展低碳经济的外源性动力

  赵忠秀表示,国际社会成功的低碳经济实践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外源性动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欧盟所提供的经验对中国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欧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法律上承诺大幅度强制减排的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2008年12月,欧盟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该计划引导欧盟向低碳经济发展,鼓励开拓创新,提供新的商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欧盟产业的竞争力。

  面对欧盟区经济衰退的打击,欧盟正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契机,欧盟的一项报告预计,到2020年,欧盟经济因向低碳经济转型而净增工作岗位有望达到40万个。同时,欧盟主导的世界上最为规范和最为完善的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成功运营也为我国在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探索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赵忠秀强调,政府明确的态度和坚定的执行力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

  2011年11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任务。

  赵忠秀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遵循《京都议定书》的框架精神,主动承担减排责任,将压力转化为机遇,以低碳发展促进先进能源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