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套现近千亿 上市公司减持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0:55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辉
一线调查(之二)
“在这个位置,你能给我一个不减持的理由吗?”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追问,某创业板上市公司副总经理王林(化名)如是反问。
11月中旬,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王林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几十万股所持上市公司的股票,套现两千多万元。尽管股价和上市之初的发行价相比已经下跌10%以上,但是和几年前购买原始股的资金相比,获利仍然达到几十倍。
这不过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今年来A股市场共有630多家上市公司的4650位股东进行了减持操作,合计减持约70亿股,套现金额近千亿元。仅在11月份单月就有800多次减持,套现金额高达百亿元。在A股市场如此羸弱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高管的疯狂套现对场内资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前景悲观
尽管知道自己减持会受到公众的压力,但是王林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减持。一年前登陆创业板时,王林所在上市公司的股价首日暴涨70%多,随后的数月,股价最高曾经是发行价的3倍之多,虽然经历今年的下跌行情,公司的股价也跌破了发行价,但是PE(市盈率)仍然达到50倍。
上市一年多来,公司的经营并不如上市之前承诺的那样令人兴奋,全年20%多的净利增长也令市场失望,和50倍的PE相比,王林有点儿心虚。“还有一家比我们规模大的同行业公司也上市了,竞争更加激烈,现在的生意并不好做。”
解禁日期到了之后,王林通过一位在资本市场混迹多年的朋友找到了接盘的资金,打了个小折扣就把股票卖了一小半,“先拿到钱再说。”虽然对公司的前途不是特别乐观,但是毕竟是公司的创始人,王林并不愿意过多地谈论公司的具体问题。
王林的行为在今年以来上千位减持的上市公司高管中颇有代表性。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高管减持的动机,恐高套现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减持才是合理的,限售期过了之后不减持才不正常。”上海君富投资首席执行官王进指出,创业板估值仍然偏高,目前平均仍在40倍左右,而相对于上市公司的仅有百分之几十的成长性,是严重不匹配的。“对于小非而言,尽快高位抛掉是理性的选择。”
统计显示,在10月份,两市总共有59家上市公司减持,涉及减持股票数量为3.37亿股,累计减持套现市值为40亿元。而到了11月份,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明显增快,无论减持数量还是套现市值均已超过10月的两倍。
而到了12月份,将是A股市场的又一个解禁高潮。“解禁的压力确实很大,这是我们投资中非常警惕的问题。”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产业资本的减持,对于上市公司流通股东而言,不仅是供需关系的改变,供需平衡的打破,而且可能意味着他们对于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悲观,将对投资者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
精心策划的减持
在上市公司高管争先恐后的抛售狂潮中,像王林这种在限售期到了之后才卖出套现的算得上“老实人”了。
仅仅11月份,沪深两市共有94家公司105位高管相继辞职,其中,主要集中于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而截至三季度末的统计显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有高管辞职公告900余份,一大半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比去年同期几近翻番。
“辞职不过是减持的前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速卖出自己所持有的股份。”某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指出,相比套现带来的巨大利益,工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辞职未必意味着一定是离开公司,完全可能通过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在公司任职,只是减持的权宜之计罢了。”
根据目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该公司股份总数的25%,但是上市公司高管在离开高管职位后,无论是否在关联子公司任职,6个月后均可自由买卖公司股票。也就是说,如果要将手中的股权全部抛售,在职高管需要4年时间,对于离职的高管来说,仅仅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从辞职和减持的时间间隔上看,除了极少部分例外之外,几乎每个上市公司高管急于辞职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精心策划的减持计划。
又比如中小板的广陆数测(002175.SZ),其创始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迪2010年4月22日辞职,而在离任近8个月后,于2010年12月2日至8日期间,抛售广陆数测39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6%,共套现5808万元。
“这种事情我们碰到的太多了。”上述专门从事大宗交易掮客生意的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减持的上市公司高管很清楚,自己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看到市场乱炒,自然就选择把股票抛出。
选择关键时期
“一般性的高管减持固然值得警惕,但是大非减持才是最可怕的。”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公司基本面可能面临很严重的恶化。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非常清晰的了解,在一些敏感时期的减持,往往代表了他们对于公司未来基本面的判断,甚至可能透露出一些关键的信息。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业务指引》第十九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买卖本公司股票。
大规模的涉嫌违规减持行为发生在汉王科技(002362.SZ)身上。今年3月18日,汉王科技发布了一份业绩相当漂亮的2010年年报,全年总收入突破12亿元,较2009年增长112.71%。3天之后的21日,以汉王科技总经理张学军为首的9名高管展开了A股市场上罕见的最快速度、最大数量、最多人数的抛售行为。9名高管在当天合计减持了120万股自家股票,累计套现8710.67万元。
然而就在4月18日,汉王科技发布一季度财报,预计亏损4000万至5000万元,而这一信息在年报中毫无预警。之后该股利空不断:“中报预亏9000万~9800万元”“主营产品电子书大幅降价”“计提3000万~40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2011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此后公布的半年报以及三季度报显示,公司每股收益直线下降,分别为-0.81元和-1.30元。
此后的股价走势证明,张学军等9位高管选择的抛售时机是今年的最高点,汉王科技一路下跌至今,股价最低仅有15元多,目前也不过16元多一点儿。
“汉王科技高管的行为很明显,就是赶在业绩变坏的消息公布之前卖掉尽可能多的股票,变现收益。”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而且几人抛售的股份比例恰好是25%,可见是经过仔细衡量的结果。
“投资者最为反感的是大股东对公司管理不善,为自己所持股份卖个好价钱又去粉饰业绩,借机高位减持,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申银万国研究所资深分析师桂浩明指出,大股东这种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也有违“三公”原则,应该坚决予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