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希望吸引中国投资煤矿基建和高科技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5: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勇

   新西兰副总理英格利希是中新两国贸易发展进程的见证者和新西兰经贸决策者。在中国加入WTO十周年之际,比尔·英格利希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作为副总理,英格利希还兼任财政、基础设施部长。他描述了对10年来中国对全球贸易格局改变的观察,也给出了未来10年中国应该扮演角色的坦率建议。

   英格利希对本报表示,希望吸引中国投资者投资新西兰的煤矿、以酒店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科技产业。

   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同中国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发达国家。2008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更成为两国经贸加速增长的发动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下,新西兰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经济依赖度正在提升。一个佐证的数据是,欧洲仅占其出口的13%,中新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新西兰与欧洲27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

   中新10年经贸合作重点

   《21世纪》:今年恰逢中国加入WTO十周年。你觉得这10年,中国是如何改变了世界经贸的版图?

   英格利希:新西兰是首个完成谈判、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国家。在当初作出这个决策之时,我们就相信中国加入WTO,会对两国经贸关系乃至全球经贸格局带来积极的影响。而10年过去,我们惊喜地发现,实际影响比预料的还要惊人。

   在当下这个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0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将趋于更加平衡,同时也会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有利于全球经贸失衡局面的改观。

   未来10年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会十分有意思,也是变革的重新开始。中国需要成为全球贸易参与者中成熟、负责的关键角色。

   《21世纪》:入世10年来,中新两国贸易取得了什么成绩?

   英格利希:入世10年,特别是中新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两国的贸易额在5年内翻了一番,中国成为了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国家形象与中国商品在新西兰的认知度迅速提升,初步达到了两国自贸协定的预期。

   具体来说,除了传统的食品与原材料的出口,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合作,以航空培训、高等教育、医疗保健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和以设计、建筑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成为了两国近年来的合作重点。

   人民币升值与否要尊重中国意愿

   《21世纪》:根据你的观察,这10年中国自身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英格利希:过去1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赶超诸多发达国家,比如

   英国、法国等。同时,我们看到了“中国钱”的涌入,比如对红酒的强劲需求,这意味着大量新一代消费者群体成长起来,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和比前一代人更高的消费能力,中国开始成为全球重要的市场,其消费深度与广度大大提升。而中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全球商品降价,也刺激了欧美市场需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的迅速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水涨船高,进出口失衡现象值得关注。近几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提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稳步升值也是受欢迎的,我们觉得,至少相对于纽币(新西兰货币),人民币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升值与否还是要尊重中国的意愿。

   基督城震后重建机会

   《21世纪》:中国政府与商业人士也注意到并在努力改变这种失衡局面,他们尝试在海外做更多投资,但是或多或少的会遇到壁垒与阻碍。在这方面你能否给出一些建议?

   英格利希:我们看到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全球长期投资的力度,也获得了不少成果。我相信,这里面很多决策都是基于商业因素。但是,对于那些被认为是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投资案例,你要学会沟通,学会向当地商业团体与议会证明投资的商业逻辑,这里,政府部门的尽量少介入尤为关键。

   对于新西兰而言,我们一直欢迎中国的投资。现有的中国投资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寥寥无几,除了传统的以乳制品、红酒为代表的农牧产业、以木材为代表的原材料行业,我们希望吸引中国投资者投资煤矿,以酒店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新西兰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科技产业。

   此外,南岛的重要城市基督城正处在大地震后的重建阶段,在那里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机械、人工去完成,中国也可以考虑这里的机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