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当机构集体悲观或乐观时,局面往往悄然转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4 22:37 来源: 投资者报

  186

  2011-12-5

  最近,我们走访了北京和上海的数十家金融机构,下周还要去深圳和广州走访。这个时点,北方已渐入寒冬,南方也已告别酷热、凉意渐浓,大江南北的人们又到了岁尾盘点时——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有哪些得失?眺望即将到来的一年,又有何新的打算?

  很遗憾,整体上说,机构带给我们的是悲观的色调和情绪:对已经度过的300多天,没有自豪和得意;对即将来临的365天,缺少自信和乐观。

  对过去充满愧疚比较好理解。这一年,庞大的公募基金阵营几乎全军覆没,截至11月27日,无一偏股型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亏损18%。私募基金也没好到哪里去,虽然偶有正收益,但亏损者则让人更加不忍侧目。截至11月14日,纳入统计范围的一共有1253只私募基金,亏损比例高达83%。跌幅超过30%的有13只,最高跌幅超过50%。

  如果说由于大势不佳,冲锋陷阵的机构投资者们难免马失前蹄,那么,坐镇后方的那些运筹帷幄者们结果又怎么样呢?

  请大家记住这些券商的名字:去年年底,申银万国预计2011年上证综指的核心波动区间为2600点~3800点;中信证券判断市场将围绕2800点一线震荡整理;银河证券对2011年市场总体持乐观的态度,预计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为2700点~4000点,波动中枢为3200点,前低后高、震荡上行的概率较大;平安证券预测年初负面因素压低股指到2700点,下半年流动性驱动大盘至3800点;国金证券判断2011年中国的股市将是先抑后扬的牛市格局,上证综指将在2700点~4200点波动;海通证券说“A股2011年上半年震荡,下半年股指上行的可能性较大,全年上证综指在2600点~3500点之间运行”;广发证券预计市场的底部在2700点附近,下行风险不大。2011年底,上证综指目标3600点,期望回报率26%。

  这些预测值是怎么出来的?人们看到的是,号称反复研判了经济形势、政策指向和资金流向等繁杂的因素,辅以高深莫测的算式和琳琅满目的图表好一番计算,再选一个或豪华气派或风景秀美的地方,隆重地搞一个策略报告会发布出来的。

  人们看不明白的是,大手笔投入人力、物力搞出来的所谓“策略”为什么屡屡谬之千里?2010年底如此,2009年和2008年底乃至更早的时候亦如此。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一是惯性思维,二是从众心理。前者指的是,每一年岁尾的市场走势低迷或激扬,直接导致机构们习惯性地悲观或者乐观看待来年;后者指的是,做策略研判的分析师们,没有几个敢于特立独行地表明是自己的观点,他们内心深处的算盘是,即使看错了,只要待在大多数人群里,就没什么责任,不会因此丢了饭碗。

  这两点特征,并非仅仅体现在券商判市上,也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经营方略上。

  我们走访京沪两地基金公司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唉,2012年公司要采取收缩战略了,市况不好呀,基金卖不出去,宣传也没什么用。”

  问题是,如果永远与大众做同一方向的事情,何时能脱颖而出呢?就算有一日天上掉金块了,也要看谁家端出的“盆子”大,谁接走的财富才会更多。而锻造“大盆子”的准备工作,只能放在孤寂的平日里完成。

  这方面难得一见的成功案例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2004年~2005年期间,市场比今日还低迷和萧瑟,但该公司却大力推进“千场巡演”活动,“有时候一场活动才来几个人,但我们坚信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一定会有回报的。”——直到如今,说起当时的情况,在上投摩根市场部历练过的人还觉得获益匪浅。

  回报不久就来了。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中,许多百姓涌入市场却不知道买谁家基金好时,想起来的是上投摩根,“他们给我讲过课,我有印象,就买他们的基金吧。”上投摩根的规模一跃而起,一举成为上海滩基金公司中的佼佼者。

  如今岁尾将至,又到券商此起彼伏发布策略报告时。不少券商已经判断2012年市场运行空间的上限是2700点;大多数基金公司等机构,已经决定要采取收缩的经营方略应对2012年。

  但恰恰此时,希望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11月的最后一天,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准率,欧美等六大央行亦宣布联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历史规律表明,当机构们集体悲观时,局面往往开始向另一方向转变。这一次,会是例外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