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农融:在蓝海中顺势而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6:06 来源: 《长江》杂志

  农融的时间很紧张,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副局长,他需要经常到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洽谈业务,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此次专门抽出时间参加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他希望自己在工作、生活方面有所收获。课程结束之后,农融笑着说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文 秋离

  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积极筹备第八届,已经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之际崭露头角,一再刷新贸易额的新高。虽然成绩斐然,农融却笑言“不敢贪功”。在他看来,于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他们未来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年轻的展会来说,尤其需要“蓝海战略”这样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最后,他用“终身难忘”来形容这次法兰西之行。

  《长江》:在长江海外课程中,您从国外著名商学院的课堂里得到了哪些理论和启示?

  农融:通过参加长江商学院的海外课程,真切感受到了长江商学院的全球化视野。其在全球整合了最好的教学资源,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法国课程中,我们来到蓝海战略发源地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学习、考察。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深有体会的有两个方面:蓝海战略和创新,其中蓝海战略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对于蓝海战略以前我也有所了解,不仅看过这方面的书,也与同学和朋友们对此做过讨论。蓝海战略就是要避开激烈的红海竞争,去寻找利润空间更大的市场。INSEAD的迈克尔。希尔教授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更有深度的阐释,让我了解到了执行蓝海战略的一整套操作步骤和具体框架,而不是再停留在观念上。

  海外课程在创新上面也做了很多的安排。以前我们经常说要创新,但是大多只停留在口号上。如何创新,如何在创新过程中营造一个环境,如何在组织框架及企业文化的构建上创造一个适合创新的环境,从而有效地推进创新,这次的法国课程也做了相应介绍,我认为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

  长江商学院采取和像INSEAD这样的世界顶尖商学院合作办学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员具有全球视野,同时也会让学员就某个问题了解得更为深入。

  《长江》:这些理论和启示,有哪些可以应用到您工作的具体实践里面?

  农融: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始终抱着非常开放的态度,我们跟国内、国外,包括东南亚、欧美、日韩的企业和展会合作,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双方的优势资源互补,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是一个很新的展会,到今年是第八届。在国际上,一个成熟的展会,可能需要经过十几届、几十届甚至上百届的积累与沉淀,才能逐步摸索出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对于我们这么年轻的展会来说,在早期、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同时,我们中国—东盟的博览会市场,无论是大环境还是竞争环境,都处在快速的变化之中,包括一些具体行业的变化、产品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捕捉到这些变化的信息,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蓝海战略课程对于我们的工作有很多帮助。我相信其他学员也一定能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对于一个年轻的展会来说,尤其需要这样的理论指导。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这次课程里学到的其他理论,很多都可以派上用场。比如说在团队建设方面,如何鼓励同事们去做更多的创新;作为一个团队负责人,如何和我的团队一起营造创新的环境等都值得借鉴。

  《长江》:海外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互动,通过对法国代表性企业的访问,您对于中法的对外贸易与合作的发展趋势有何认识?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实际意义?

  农融:在企业互动环节,我体会最深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忽略中国市场。我们在国内也许不能很明显地感受这点,恰恰是到了海外,到了法国,跟法国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才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我们去了拉法耶特集团,他们在奥斯曼大街有一个时尚奢侈品的百货商店,很多华人把它叫做“老佛爷”。“老佛爷”的负责人在为我们介绍的时候,重点强调的是他们准备在北京开店。在参观过程中,还会认真征求我们的意见。而威立雅水务公司在中国有很多业务,接待我们的经理之前在中国工作过很多年,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深,他会跟我们介绍自己是如何在中国做生意的。现在国际上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中国,也越来越了解中国,这对于我们以后如何跟外国人做生意,如何更多跟他们展开合作,具有很大启发性。

  目前我们的博览会更专注于中国和东盟市场,同时也非常重视区域之外的市场,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东盟企业,都希望多邀请一些来自欧洲、美洲、日本、韩国的企业来参加我们的博览会。开拓法国市场也是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连续几年,中国—东盟博览会都有法国的企业来参加,今年展会预计来自法国的企业会更多。目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让他们了解我们,前一阶段对欧洲市场的开发还不够,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加大宣传,和欧洲企业之间增进了解,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这次的海外课程,对我们今后为法国企业提供服务有非常大的帮助。交流和不交流,有没有打过交道是很不一样的。这次学习让我对法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一次再跟法国客户在一起的时候,我想我会更有底气,更有把握,合作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

  《长江》:海外课程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人文考察。法国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著称于世,在相关的人文考察方面,您有哪些收获?在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领导力方面,此次法国课程对您有什么启发?

  农融:相对于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来说,法国文化的个性比较突出。到了法国以后,你会发现那里真的是一个浪漫无处不在的地方。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发现法国人的身材比例很好,普遍苗条。不像在美国,经常能看到很多胖人。我们也认真分析了一下,这可能跟他们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文化有关系。比如法国人吃饭比较注重情调,注重交流,不是为了吃而吃,他们会慢慢地吃。不同的菜品、不同的环节搭配不同的酒,有时候一餐需要六七种酒。因为他们吃得慢,所以吃进去的就比较少,也不会发胖。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对食物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这次我和长江的同学一起,到法国经历跨文化交流,特意做了些“冒险”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几个一句法语都不通的同学,利用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一起去坐地铁,坐公共汽车,逛蒙马特高地,近距离接触了法国人的生活。法国的公众服务比较周到,基本上每一个居民点离地铁的距离都不会超过500米。法国更因为历史悠久,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觉得不光是企业家,每一个要在商界里面生存的人都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就像这次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一样,要创新就要适当冒险,冒险可能会造成损失,但不冒险造成的损失会更大。我们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就体验了一下教授谈到的冒险精神。我以前也在法国参加过类似的培训课程,但是与法国社会的近距离接触是远远不够的,这次海外课程给我的感受更加深刻,让我有了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对于我们怎样更好工作和生活确实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参照系。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的老师安排得很周到,很细致,体现了长江商学院优质服务的理念。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会为长江提供的优质服务打一个很高的分数。

  《长江》:您曾经说过,现在是东盟十国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相对于海外企业,您觉得中国的优势有哪些?广西的优势有哪些?又该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

  农融: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在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处于蓝海之中。金融危机时,东盟大部分国家对于欧美、日韩的贸易额急剧下降,而对中国的贸易额,大部分东盟国家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对欧美国家的下降幅度,还有几个国家是不降反升的。这是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中,处于一种大势之中,就像长江商学院提到的“势、道、术”一样,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顺势而为。而这个大势决定了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不论是政治外交还是商业本身,都是符合潮流和趋势的,会不断向前推进。我们的工作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不敢贪功,这是各个方面合力的结果。

  长江的海外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世界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忽视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存在。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英国整个国家的人数,而且还在快速增长,那些原来把产品销售到欧美、日韩等相对富裕国家的企业,现在已经到了在中国找到新市场的最佳时机。尤其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那里华人华侨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同源同流的,十分接近,他们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有优势。如果进入得太晚,可能就会错失先机。现在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的最佳时机。我也坚信东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之地。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可以通过博览会的平台实现,不论政界、商界,还是新闻界,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上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我想这是最大的优势。而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益处,广西在中国和东盟合作中间有它的基础优势: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优势等。广西在承办过程中,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提出了“服务东盟,服务全国,发展广西”的口号,把发展广西放在两个服务的后面,只有做好服务,广西才能得到发展。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逐步提高,广西在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中间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个方面的投入,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投入都会增加,广西也会随之而来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