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章市场化管理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5:49 来源: 《中外管理》

  文 / 本刊记者 李 源

  财经图书出版业记录和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成长。作为一家出版公司,一边在介绍总结着全球最经典的管理知识,一边又在用怎样的行动验证着它们的真伪和有效性呢?

  坐落于北京百万庄南街的一条小巷里,华章出版公司的办公环境看起来更像一个体制内的老企业,可事实上它却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早市场化的出版公司,并用油墨浓缩记录下了中国市场经济下企业主流思想嬗变的历程。在过去的16年,这家藏身在一幢不起眼的3层小楼里的出版企业,已经创造了数个经管图书界的第一:第一家引进管理案例经典《国际贸易案例集》;第一家引进《六西格玛管理法》、《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一个全套引进彼得·杜拉克(本刊注:华章译作德鲁克)管理全集……“事实上,我们已经连续七年是市场第一。”华章出版总经理周中华不无骄傲地说。在他看来,过去16年管理经典的引进,是华章的“打桩”之作。有了这些四梁八柱,华章才能真正大展拳脚。

  先沉下来,精耕细作

  周中华2005年出任华章出版公司总经理。那时管理图书市场异常火爆,如日中天。“同时也是异常浮躁的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周中华回忆道。当时虽然也有一些管理经典,包括:杜拉克、泰罗等大师的经典之作也出了各种版本。但在周中华看来,这些零散的出版物很难体现这些大师的管理思想体系:“那时我们发现,从来没有一家出版社系统地梳理他们的思想。有人定义杜拉克创造了管理这门科学,但他的管理思想怎么来的?怎么发展的?却并不为人所知。”于是在2006年,华章引进了全套杜拉克管理著作,第一次让这位大师的管理思想历程呈现在中国大陆的读者面前。

  而在周中华的观念里,更重要的是读者能通过系统的阅读建立起系统的思维和思考。“现在的阅读太浮躁了,很多都是碎片化的。我们应该指引读者沉下来,进行深度阅读,尤其是管理思想。” 

  当然,经典套系的出版不仅仅是让读者“沉下来”,更是让华章“沉下来”,看清市场,理顺思路。在陆续出版了杜拉克、泰罗的经典套系之后,华章的未来战略也逐渐清晰起来,用周中华的话讲就是:华章要成为一个兼具专业、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出版公司。

  “专业是指最大化满足读者的需要;品质是指读者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能得到更好的阅读品味;创新是希望华章作为一个企业,能走出出版的创新之路。”周中华的解释雄心勃勃。

  作为华章的打桩之作,管理经典套系并不会在几个国际大师的系列出版之后就停止。华章的视野已经从国际转向本土。“国际管理界有一种理论:60年会形成一个管理体系,30年会出一些新的管理方向。”周中华说。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已经出现一些成功的企业案例,现在是时候总结中国本土的管理经验了。

  事实上华章已经出版了一些本土管理经典的小套系,而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周中华对此的解释是:从舶来品中的学习,到真正本土化的实践。中国企业在成长中已经发现:并不是所有已经被西方证明有效的管理方法,就一定适合中国的土壤。一些企业在消化、吸收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新知。“最典型的就是海底捞。”周中华说,“这是个典型的,植根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管理经典案例。”

  如果说在管理图书领域里的精耕细作,算是华章战略中的专业的话,那么华章的创新可要跳跃得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入培训领域,进入心理学图书市场,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这一系列听起来不太沾边的战略规划,在周中华的描述里却是“相关多元化”。“这是在我们发展的横轴和纵轴上的创新。”他说,“我们一定要能控制自己的空中姿态。”

  华章的空中姿态

  对于一个业务比较单一的企业来说,多元化发展是必须的,不过周中华认为更重要的是多元发展必须是主业相关。“非相关多元化如果没有一个主业做支撑,很难走远。”周中华对目前很多企业走向非相关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的投机发展颇为担心。

  “第一风险大:企业没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体系。企业是以资本机构或者利润结构构建的,如果没有核心的系统的竞争力,虽当期可获得利益,但却不会有能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这种一哄而上的行为,会搅乱中国市场的发展。”周中华说。在他看来,非相关多元化是个学费昂贵的发展战略,“理论上讲,有多大的市场利益,就要交多少学费。”

  而华章的多元化在周中华的描述里是“可控的”。在横向和纵向两个轴上各有牵引点,不会像一个失控的人在空中来回翻滚,“怎么都不会跳出这个产业链。”周中华说。

  进入心理学图书领域,可以说是华章在这个市场蛰伏两年之后的突击。与在经管图书领域的作为颇为相似的是,华章在心理图书出版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根儿扎正”。

  事实上心理图书市场在最近几年非常火爆,这恐怕与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的社会转型不无关系。而与经管图书出版的遭遇相同的是,急功近利的产品,同质化的产品非常多。“我们没有看到系统化的、根源化的东西,多数产品为‘头疼医头’式的。”周中华说,“但心理学其实恰恰是系统性的,是需要梳理和疏导的。我们的心理学产品出版物,就是要把系统建立起来。”

  如果说心理学出版物是华章横轴上的战略,那么培训,就应该算是华章纵轴上的战略了,或者叫垂直多元化。

  “我们会做一些经管的、IT的培训产品,名师教育的产品。”周中华说,“主要是视频的产品,在线销售。”不过,在周中华的眼里,这个纵轴上的多元化只是一个过渡。在华章的战略坐标系上,纵轴的箭头指向的目标是未来更广阔的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的未来

  China-pub是华章的电子商务网站,更是华章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平台。

  在今天我们再讨论出版与电子化的时候,范围已经远超过网上书店。如果说网上书店只是销售模式变革的话,那么出版的电子化对整个产业也许是颠覆性的。刚刚从纽约书展回来的周中华对此颇有感触。纽约人对《纽约时报》感情深厚,但仍然阻止不了它在2009年计划抵押总部大楼筹资以免破产的窘迫。而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终端)电子书的销售已经超过纸书的现实,也再次让人们深入思考书业的未来。

  不过周中华并不急于下结论,在他眼里电子书是个尚未成气候的新兴商业模式,但还远不能颠覆传统盈利模式。他更看重的是如何在眼下适应这种新的趋势:“其实这不是阅读本身的变化,而是阅读方式的改变。80、90后更喜欢电子阅读,他们看手机、看iPad的的时间也未必比传统阅读方式时间短。我们就要想办法适应这种变化。”

  华章的应对之策是产品重组,将产品打碎成多种阅读形式,一本书可以根据人群、阅读时间、阅读习惯,打散成各种产品,比如:快速阅读模式、精读模式,以及深度阅读模式。“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将阅读指向深度阅读。”周中华说,作为一个出版人,他总是将“去浮躁”当作他的使命。

  周中华更不认为纸书会消亡,而是变成精品和收藏。毕竟,还有很多人喜欢纸张在指尖滑过的手感,和书页间散发出的墨香。

  出版业的海外拓疆

  就像任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机会一样,出版电子化的浪潮也让华章看到很多新的机会,比如图书订制,比如海外市场。

  China-pub与其他多数网上书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POD业务——图书订制服务。

  很多读者都遇到这样的问题,想买某本书,但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怎么办呢?“有些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没有尽,但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出版社不会再批量印刷。POD模式就补充了这种绝版书的需求市场。”周中华说,“只要在我们书架上有的,读者都可以下单印刷。一本起印。”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尾”价值的体现吧。

  而周中华最近忙碌的事情是和亚马逊的KINDLE、谷歌,以及苹果签约——华章要把中文书卖到海外。“亚马逊马上就要出中国书店了。”周中华说。

  事实上,海外的中文图书市场非常大。一方面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华裔下一代的中文教育就是个很大的市场。而现在海外中文图书非常有限,多是《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这很难满足中文阅读的需要;另一方面,外国人学中文也带来大量的中文出版需求,相同的是,能跟上时代的产品太少了。

  但显然这不是一个新市场,这种需求应该是长久以来都存在的,“所以这全赖电子书的普及。试想如果是将纸书运到海外,成本得多大?”周中华笑着说。

  当然,中文图书的海外出版还将进一步带动版权的贸易——翻译作品也将更多地走向海外。不得不承认,这对中西文化交流来说,是多赢的。

  最近,周中华放在包里的书是《无界》,一本关于移动通信市场变化的引进图书。“所谓无界,时间和空间都打开了。”周中华解释说。显然,时空无界,就是华章即将迎接的挑战。管理

  回想20年前的自己,您最想对当年的自己说点儿什么?

  周中华:沉下心来,扎实把系统构建做好。十年磨一剑,现在市场更是这样。

  您认为华章走过16年,最关键的是做对了什么?

  周中华:应该说是打好了“产品,资源,团队”的基础。

  《中外管理》的杨沛霆总编总说:打桩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华章的产品就是打桩,我们打下了四梁八栋。

  资源是战略性的问题。也就是定位和方向,在这一点上华章没有犯错,走出了自己的战略道路。

  华章的团队有创新的机制,能引导企业自动往上走。

  多年来,哪些主流管理思潮对您经营企业产生过重大影响?

  周中华:杜拉克的思想,精益管理模式,特劳特的管理思想等等其实都影响过我。都对企业阶段性的经营有帮助。

  不同阶段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才有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