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财政部为公务卡消费套上紧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1:0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公务卡制度的改革正在继续推进。财政部昨天发布《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要求所有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的中央预算单位,都应严格执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凡目录规定的公务支出项目,应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

  这个通知的关键词,在于“强制结算目录”。也就是说,在结算目录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公务卡消费不再是可刷可不刷,而是必须为之,是为“强制”。如果纳入“强制结算目录”的公务消费,依然在想法变通,那么一旦审计审出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就更顺理成章了。

  理论上讲,公务卡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推行公务卡制度,有利于减少现金流通、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加强行政经费管理、规范公务消费,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有效预防腐败,等等。就反腐而言,现在相当重视惩防体系的建设,可以说,公务卡制度就是此类制度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小金库”问题至今仍是公务支出不规范的一个“毒瘤”。而公务卡使用范围的扩大,普及度越来越高,对于打击“小金库”不无裨益。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指出,截至8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近6万个,涉及金额266亿多元。由于针对官员手中的权力约束不力,财经秩序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小金库”的治理效果欠佳,年年喊打,问题却依然如故。这就更需要推进公务卡制度的改革,以制度之力遏制“小金库”问题的泛滥。

  公务卡制度改革始自2007年。应当说,这4年来,公务卡发卡量快速增长,对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公务支出的政策效应是比较明显的。截至2010年底,已有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250多个地市,600多个县(区)实施了公务卡改革。但也正如财政部昨天的这个通知中所指出的,公务卡的使用还存在范围偏窄、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有卡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无疑,如果公务卡的使用范围窄,则必会留下许多可以变通的空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社会现象的存在,某些公务人员往往会钻政策空子——这自然会使得公务卡制度的效用大打折扣。同时,如果缺少一个“强制结算目录”,那么公务卡使用时候的弹性就比较大。为什么常常出现“有卡不用”的现象?因为缺少硬约束。对于一些人来说,能不用就不用,不用公务卡,以现金交易,就可能为部门“小金库”作贡献,就可能衍生出许多花样来,消费信息的实时、完整、准确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当然,财政部此次下发的有关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本质上还只是在公务卡使用的规范方面多了一个“紧箍”,多了一个约束条件。这个“紧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恐怕仍要依靠有效的落实。过往几年中,落实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主观意识上不够自觉,客观方面存在POS机分布不均、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可小视,直接关乎公务卡使用的最终成效。

  过去的许多事实也一再证明,制度建设的进步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需要人的互动。拿公务卡的使用来说,一则需要培训与宣传——这一点,财政部昨天下发的通知中已有强调;二是要加强相关的审计与问责,通过问责制度的补位,使得公务卡这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真正产生应有的作用。

  须注意到,财政部推进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还是在中央预算单位层面。从方向来说,公务卡的制度改革,需要自上而下不断推进。比较而言,中央预算单位的公务消费还是相对规范的。而更多的地方单位,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公务卡的推广还存在不少实际的困难。因此,继续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