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宪明:敢立涛头勇弄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2:01 来源: 《经济》杂志文/本刊记者 邢章萍
见到高宪明是在他的办公室,五十开外的年纪,中等个头,言谈话语总是让人感到他性格中的豁达,而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执着又充满自信的人。从教师到废旧收购大王,他在不停地打拼着。因为一句“不甘心”,他和同事们便倾其所有、历尽艰辛,搭起了通往电池王国的金桥,创建了河南省辉县市旭日电源有限公司。他用事实证明了太行山人的坚韧执着,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商人宽厚博大的胸怀。
扔掉铁饭碗 在废旧购销站收获自信
也许是目睹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艰辛,高宪明下定决心要从黄土地里拔出两条泥腿去端公家饭碗,教师无疑成为第一选择。1978年,在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如愿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端起了铁饭碗。可是他总觉得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少了些什么。
为了找到缺少的东西,1983年元旦过后,高宪明毅然辞去教师的工作,到供销社当起了售货员。从整理柜台、打扫卫生、学打算盘、学包糖果开始做起,别人不愿干的事情,他不仅默默干着,而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就这样,他从售货员做到了保管,又做到会计,直到1988年7月,上级调他到土产公司担任废旧购销站站长。
来到废旧购销站,高宪明愣住了:十几名员工,几间破房,开不出工资。面对这些,高宪明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想带着这帮人改变现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这样,高宪明领着这帮人开始走南闯北,找货源,拉客户。很多时候他们背上个挎包,塞进俩干馍,搭上个顺路车就出差了。年底一算账,销售额居然有80多万,给工人们发了工资后还有了盈余。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接下来喜报连连:第二年销售278万,第三年销售高达600多万。
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改革大潮的撞击,使高宪明骨子里不安分的因子越聚越多,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要去闯出一片天地!
接触电池生产 艰辛之后华丽绽放
1999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电池厂的熟人对高宪明说,你做电池吧,市场好得很。说起这,高宪明说,那时真的是误入歧途了。因为那个时候的高宪明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甚至连电池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
决定要生产电池后,高宪明连公司的名字都想好了,叫辉县市旭日电源有限公司。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筹资金,找场地,他还从七五五厂请来了两位工程师,根据工程师的意见,他们开始买设备,搞安装。当一切都准备好要试产的时候,工程师提出要技术转让费,而这时的高宪明已经把筹措的钱全部用光了,就这样工程师走了。高宪明说:“那时走进空荡荡的厂房,摸着刚安装好的机器,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就是这个在妻子眼中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男人不愿意这样半途而废,又去借钱了,并用借来的钱到苏州请来工程师。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他们开始了制片、卷绕、装配、化成、容检,终于做出了第一批电池。
但是,电池做出来了,卖给谁?每天仅生产两千节电池还卖不出去,越堆越多的电池开始变质了,怎么办?一个个问题开始出现。
2000年7月,公司请来了二十五岁的宋保军做销售,而他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是可充电电池,对制造流程、性能等一窍不通。可是他二话不说,背了个挎包,装了三百节电池去了郑州。在郑州市场上,他整整转了三天,兜里的钱花光了,也没有找到买主。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沮丧地在市场上转悠时,一位店主接待了他,竟然留下了那三百节电池。这次成功的销售让他成了厂里的英雄。就这样他一次、两次,一千节、两千节卖起了电池。
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和安徽省一家电器生产厂商取得了联系,先后送去价值十二万元的电池。当销售员满怀欣喜地去催要货款时,厂家非但一分不给,反过来还要求赔偿损失。原来,由于电池漏液,把人家做好的电器设备都给腐蚀坏了,损失达几十万。
电池卖不出去,生产停了,工人回家了。借钱给高宪明的人听说这一消息,纷纷找上门来要账。一次,他妻子去新乡,被一家债主知道了,他们硬是扣留了他妻子,不还账不放人。
亲戚朋友们劝他,算了,别干了;他的家人说,再干下去,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高宪明躺在床上,难以入睡,这两年多来的坎坎坷坷像过电影似的在他脑海里浮现。他翻身起床,独自来到车间,月光透过窗棂静静地洒落在油渍斑斑的机器上,高宪明长叹一声,他的眼角湿润了。“该怎么办呢?我能不干吗?如果我不干了,怎样去面对同事们,怎样去面对借钱给我的朋友们?”答案是“不能不干”。高宪明开始思考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最后,他找出了原因。他说:“我的选择没有错,电池行业潜力很大,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工程师,管理上没有经验,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造成今天的后果。”
第一步,他开始抓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员工手册到规章制度无一遗漏。针对生产无绪,没有成本核算,甚至连发货都不知道要由保管来执行的问题,公司开始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并且设立了早会、经理办公会、生产分析会、部门业务会等一系列会议,不管大小事都拿到会议上来说,改变了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的混乱现象。
第二步,寻找专职的技术人员。几年来,厂里一直没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是兼职,有时间就来看看,没有时间就不来了,于是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产量不敢增加。这也成为高宪明的心头病。一次和朋友吃饭,他注意到在坐的有一位专门研究电池生产的工程师。从此以后,他就把这位工程师放在了心上。不仅亲自探望工程师病中的父亲,当他听说这位工程师要到另外一家电池厂去的消息后,就又跑到这家电池厂硬是把他从人家手里抢了过来。
人有了、管理水平上去了,公司开始走上发展的正轨。经过发展,公司已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德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
共享发展成果 家庭般的氛围暖人心
公司封口车间的牛勇超,父亲常年高血压,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坚持用药,时间长了病情转移到了肾上,最后导致肾衰竭,进而成了尿毒症。高宪明了解情况后,发动公司全体员工为牛勇超的父亲捐款,并请来电视台做报道,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牛勇超从董事长手上接过全体员工捐助的钱,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在公司,我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走进公司,迎面看到的是旭日公司“建造花园式工厂,营造家庭式氛围,实现人性化管理,员工与企业共赢”的标语。高宪明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了公司前进的每一步中。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哪个员工有困难,他总是交代办公室人员要把员工的事情办好,有时甚至是身体力行地为员工提供帮助。
在高宪明的眼里,企业就是一所学校,所有进来的员工,在这里都会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公司里,班组长是从优秀员工中选拔出来的,车间主任是从班组长里培养出来的,部门经理是从车间主任里锻炼出来的。用高宪明的话说,就是要建设幸福企业,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正当需要;就是和谐友爱、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高宪明常说:我办公司是给大家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既施展了他们的才华,又给公司创造了利润,自己也得到了回报,是件多赢的事情。
近五年来,企业几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发展。但是高宪明没有满足,他首先从提高自身开始,走访名企大家,聆听名人教诲,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有了新的思路:扩大生产规模,更新换代产品,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抢先占领商机,用最短的时间把公司打造成全国电池行业一流企业。
高宪明在追寻着,他的团队也在追寻着。他们要将梦想变成现实,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我们是21世纪的弄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