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本田:推进本地化勇于否定自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01:1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周树远

  2011年东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在本地化研发及产品投入速度上的缓慢和保守,让本田饱受质疑。现在,本田已决心要对其“过于谨慎”的形象做出改变,并开始用提高管理效率的方式加以保障。

  不再遮遮掩掩,本田开门见山地对自己过去两年的策略和表现给予了否定。

  “我们的确太谨慎了,这导致我们错失了很多市场以及品牌提升的机会。”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本田社长伊东孝绅略带惭愧地表示,“我现在能告诉你的是,本田已经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你会看到本田在企业战略、市场策略以及产品投放速度方面的一系列新改变。请给我们时间,我们会带给市场巨大的惊喜。”

  伊东孝绅所说的“惊喜”会是什么?

  自我否定

  “本田现在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情况较为缓慢,这的确不能令人满意。”伊东孝绅的开场白有点出乎意料。不过,这的确是事实。

  2010年,相比丰田8%和日产21%的全球销量增长幅度,本田在该年的销量增幅只有4.8%;而从2011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本田全球销量更是下滑了20.6%。在中国市场上,与在华销量目标持续攀升的大众和通用相比,本田7月份却下调了在中国的销量目标,从73.15万辆下调至63.8万辆,新的销量目标甚至不及其去年在中国的65万辆销量。

  崇尚技术和过于谨慎,这是本田现在给业内的两大印象,业内普遍认为,醉心于开发新车型而忽略了正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正是最近几年本田规模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中国市场为例,在2005年之前,本田依靠表现优异的广汽本田,让本田在华销量长期排名中国车市前五名,盈利能力一直稳居前三名。根据本田2001年~2005年中国销量统计显示,本田在这5年中平均销量增幅超过55%,是中国车市27%的平均增幅的两倍以上。

  但在2005年之后,日产、通用、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开始发力,要么密集投放新车型,要么大规模扩产,但此时的本田却仍然按照既定的发展步伐不紧不慢地前行。2005年~2010年,本田在华销量的平均增幅放缓到22%左右,而同期中国车市的平均增幅却接近30%。

  “不可否认的是,本田的谨慎确实曾让其获益匪浅,本田也依靠车型‘精准投放’的策略最大化地减少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和品牌美誉度。”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不过,这种谨慎的负面作用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在竞争对手的‘狂轰滥炸’之下,‘独善其身’往往被看做是脱离市场的标志。”

  回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很多跨国汽车巨头在降低对欧美市场的发展力度的同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却并未有太多减弱,新车投放和扩产举动轮番上演;反观本田,由于扩产速度缓慢,直接导致其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突飞猛进时,自己产能严重不足,损失了大把的市场机会。

  面对打击,伊东孝绅认为,现在是到了彻底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本地推进

  “最近,我们发现中国市场开始倾向经济、小型、低价的车型,对此我们的应对较为迟缓,反思之后,我们将加快本地研发的脚步,考虑大量聘用中国研发人员,打造真正由中国人研发的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而对于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这两个合资公司,今后你会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新车型投放生产。”伊东孝绅向记者表述了本田未来将要采取的新行动。

  据本田公司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为了配合本田推进本地化的战略以及保障其本地化战略的速度和效果,本田在其公司结构调整上也花了一番心思。该人士表示,在今年6月份的本田股东大会上,通过并实施了本田精简董事会成员的计划,本田董事会有9名董事退任,并只有1名新董事加入,最终,本田将董事会成员人数从20人缩减到了12人。“本田期望通过精简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做法,以达到提高决策效率的目的,此举是为适应全球经济竞争加剧的大环境。”该人士说。

  而在中国市场,本田也已经对部分管理层进行了调整。今年4月份,本田全球执行董事神子柴受昭接替非执行董事金山欲则,成为广汽本田的总经理。对此,有广汽本田内部人士评价称,由执行董事直管合资企业,这显然会加快相关决策的落实速度,同时,这也将使得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在新车型资源配置、共享以及企业政策上,尽可能地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管理架构调整后的效果,似乎是立竿见影的。据本田(中国)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本田的最新决定,明年本田在中国两个合资公司中至少会投放4款全新车型,“东风本田将投放新CR-V和IN-SIGHT(混合动力车),广汽本田将投放FIT混合动力版和CR-Z(混合动力车),上述三款混合动力车将先以进口的形式通过合资公司销售,之后将尽快实现国产。”

  慢了许久,本田终于开始加快了。不过,此时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从1963年才开始涉足汽车制造领域的本田,目前能发展到与众多国际车企分庭抗礼的水平,这实属不易,不冒进、精准出击、跟随战略等等,正是“本田发展到现在从未出现过亏损”的神话的关键因素,“现在,本田要对自己做出改变了,如何不矫枉过正,将是本田今后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